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三年赚千万的产品VP怎么看业务

时间:2021-02-02 09:4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产品管理在做业务时,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负责产品管理的重要角色,并向上级汇报,优秀的产品VP有着很好的领导力;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有经验的产品管理是如何进行业务推动以及时间思考,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三年赚千万的产品VP怎么看业务

本文是我邀请到我的好友,前腾讯游戏运营、字节跳动资深运营、前趣头条业务负责人,曾两次创业的余凌霄大佬来分享他对做业务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各位有启发。

以下为凌霄正文,我有小改动,请享用:

我之前总结过一些朴素的做业务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紧抓常识,搞好情报,分散风险,长短结合”这16个字,最近我又加了一个“正视现实” “尊重他人”这8个字,这24个字我经常琢磨。

以下整理并记录自己怎么去实践落地这些思考的,涉及到数值的,用相对值代替脱敏。

一、紧抓常识

在过往某司的工作里,【紧抓常识】这个点实际中我应用的场景是最多的。

这里举个例子:背景是需要极短的时间内提升留存率,当时短期留存率随着产品老化滑落到了历史低点,所以需要我紧急来做点什么,开始定的目标是1个月时间相对提升15%。

实际完成大约是半个月时间相对提升了15%,拿到目标时我想的是要在很短时间内提升短期留存有2个朴素的道理:给用户给的钱越多留存越好、新用户上的广告骚扰越少留存好;所以同步上调ROI测算合理的版块金币产出,同时下掉了对用户体验最明显的广告骚扰来提升留存。

二、搞好情报

如果换个词来形容,我更喜欢形容“搞好情报就能站在巨人肩膀上,降低试错的成本”。

因为竞品做了我们做拿到收益的例子就太多了,举一个例子,我看到我们看到有个产品做了某个新功能,于是我就立刻去问做这个事的人的收益是什么样的,对方语焉不详,表示没什么收益;我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嘴上虽然说这这玩意没用,实际是在用比较强的功能入口在推的。

那既然搞不到这个事的数据情报,是不是那就不做了呢?

不是的,在评审会上研发,大家会有疑问,要不要做?因为我没有数据支撑,需要起码1周的研发投入。我的看法是【一定要做,原因很简单,我赌他们不是傻逼】;别人也不傻,肯定也是先实验,然后全量这套流程走下来的,这玩意没用,他们吃多了用强入口推么?看别人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什么。

最后从做了实验的数据来看,确实拿到很不错的收益,即将全量。

那么情报是不是只有产品上呢?不仅是,比如我也会花是时间去搜其他公司类似业务正在招聘什么样的人,他们的JD描述是什么,大致就能明白当前他们需要什么人在做什么样的事。

还有可以去观察这些竞争对手的微博,百度指数,QM数据等等所有你能找到的东西;去好好询问你的公司里那些曾在竞争公司的待过的人的经验,去好好询问帮你投放的代理商竞争对手投放的事情,去好好询问圈子里投资的朋友,去寻找一切人脉关系,发动一切人脉关系获取信息——这是我从过去很多领导学到的工作方式。

三、分散风险

常识无法去解释的事情,成功率就是低的。除了分散风险大力出奇迹,没有别的办法。

举最近的例子,之前某司增长的事情交到了我这边。前几周的日新增量比较低,老板希望我在保证留存和ROI的前提下,用2周左右的时间内能够提升80%;1周完整周过去了,实际当周环比提升了35%,下一周有望完成目标。

拿到这个事的时候,我在想,投放从本周上来说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后来我思考了2天,我的结论是【这是一件低概率大收益高成本的事】:低概率是说上一堆计划,素材其实能跑出来的兼顾ROI和留存的屈指可数;大收益是指跑出一个素材类型就能不断复制创建,吃几个月的老本;高成本是说代理商制作素材的成本不低,不可能一天内提升10倍的原创素材产量,

既然是低概率不确定高的事情,那就大力出奇迹,在原有的基础上,复制了更多的头部计划去跑,引入更多的渠道,合成剪切素材而不是自己拍素材来提高数量,放开一些制约我们限制增长的条件;(比如我要求适当提升出价,多数情况下出价高总比出价低会多拿到量,但为此额外承担的亏损;上文也提到了,我还在做大盘毛利,会站在全局数据维度,用毛利的增幅去抵消投放亏损,保证总的毛利水平)。

当时我确实还不算很懂投放,但我知道一些朴素的道理,多数情况下,出价出的越高量越多,正在跑的总计划数越多量越多,我也是坚持这么做然后去达成目标的。

四、长短结合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