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时间:2021-02-06 09:2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作出决策,决策功能优先级、决策方案的优劣、决策投入和风险等等。而这些决策很有可能决定着我们的职业生涯。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重新认知决策:信息和底层逻辑是关键第一步

在工作中,产品经理做竞品分析有助决策方案的优劣;做需求文档,我们要决策功能优先级;做活动策划要决策投入和风险;在涉及项目管理(大部分小公司没有专职项目经理)我们更要决策项目资源、人员的分配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决策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做产品还是做研发?在TAB中哪一家的offer中进行选择?决策熬时间得到职业的晋升还是通过读研来获得晋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决策的。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殊不知好的选择还是需要努力来培养的。

以上至自己。

一、产品的好/坏决策

时常我们听到某某说,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常复盘,去思考当初在做的时候那个环节有问题,以后有优化的空间。但是实际上这种复盘只能在出现问题后才会发现问题,但是很多真正致命的问题我们难以发现。

例如很多地方我们都是盲目跟从潮流进行设计决策。为什么短视频都需要采用抖音全屏沉浸式?因为用户体验好,有沉浸感,让用户不知不觉的划划划,所以我们也要用。这种就是十分典型的盲目跟从(盲目决策)。说体验好,有沉浸感那是你在抖音、快手上的体验,那是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算法进行支撑了。那么你有什么?你在复盘的时候能发现这个问题?

在没有基础能力支持下,盲目采用其他人的解决方案,这无疑是一个不太好的决策。单一个点还不足以说明这是不太好的决策,我们继续延伸。在没有好推荐算法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使用普通排序去硬推内容,用户每次看见的内容只有很小概率是用户喜欢的,大部分出现的内容都是他不喜欢的。

这时想象一个场景,用户拿着手机使用产品,每次看见的都是不感兴趣的,用户只能拼命的划,结果内容展示还是那么没有太大的改变,最后用户觉得产品没意思,导致不在使用。因为产品老是展示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让用户觉得在浪费消磨时间并且强迫看不喜欢的内容,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决策。

而微信视频号的做法无疑是个较好决策,在内容不够丰富的时候,龙哥深度理解微信的本质,微信只是一个载体,并没有贸然使用全屏进行内容的展示。因为自身层次不够,当前我也看懂不,只是通过现象层,猜测这样信息展示的更多,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性。

然而微信则是深知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内容越多,用户“中靶率”(但屏推荐10个内容,其中有1个内容用户喜欢,中靶率10%,多次推荐取平均中靶率)越高,对系统推荐算法要求就较低,用户滑动一次就可以涉及2-10个内容(依据你的设计来)。如果采用全屏,每次滑动就只能涉及一个内容,“中靶率”就很低,只能通过提升算法内容来提升中靶率。所以采用微信现有方式。

其实上面说的好与坏过于主观,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做决策的时候是什么场景,所以我无法感同身受。如果按照是非对错来定义,大家都是好决策,因为你执行下下去了,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真正一直作出坏决策的产品都已经凉了。

1. 决策因素:信息

我们不可能一直做正确的决策,因为总要有坏决策让我们吸取教训。如果以为真能像小说,电视剧里一样,突然觉醒一路平推,美女豪车事业三丰收,那我推荐去宜家买个枕头这个实在。

在做决策前,信息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前提。我们常说的场景、用户、需求就是这在这之中。同时信息包括日常的知识的积累以及外部时效性信息的获取。比如,我们在设计功能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其他同类或非同类竞品有没有相同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现象是什么形式,这样的形式有什么优势/劣势。除了这些,我们还要了解我们用户有什么特征,我们现在产品的整体情况如何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知晓的信息。

2. 信息的搜索(收集)

收集是信息获取最基本的能力,作为产品设计师,信息收集更是我们的基本素养。不要以为是搜索是一个很简单的玩意,要想把搜索玩转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说百度没有搜索到答案,那就用谷歌,谷歌不行那就雅虎。那可能就是你不会用。其实不管百度,谷歌还是雅虎他们都极度相似,会使用的人会根据自己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而不会用的人换再多也是不会用。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