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掌握决策的底层逻辑,提升决策能力

时间:2021-02-07 09:2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遇到问题总是会纠结,无法下决定?本文作者与大家介绍了掌握决策底层逻辑的六个要点,学会并掌握这六个要点,定会助你提升决策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成长。

 掌握决策的底层逻辑,提升决策能力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四个问题:

185和170,哪一个更高?

星巴克加3元可以升杯,升吗?

去大公司刷背景,还是创业公司要成长机会?

两个offer,选喜欢的还是选高薪的?

有没有发现,上面这几个问题你的思考时间一个比一个长:第一个问题只要1秒,第二个问题10秒内可以给出答案,后面两个问题如果是你当下正在面临的选择,你一时半会给不出确信的答案。为什么同样是选择题,有的选起来那么容易呢?这篇文章会解答你的疑问,也会聊到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会让我们纠结;

普通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作出相对科学的选择。

掌握了这些,你的决策效率会提升十倍不止。

01 我们会对什么问题纠结

我回忆了一下,遇到哪些问题自己会纠结:早上出门穿什么?跟朋友聚餐吃火锅还是湘菜?买白色的还是黑色的?头发留长还是剪短?等人的空档是看文章还是刷微博?要不要跳槽?我又捋了下,哪些问题是我不纠结的:在小明和小花中选出更高的人;在两个骰子中选出点数更大的;早上喝牛奶还是喝酸奶;出门坐地铁还是坐公交。

把这些问题列出来之后,我开始思考它们有哪些不一样?我找到了答案:前者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

我可以说出吃火锅的好,也可以说出吃湘菜的好;我觉得白色的干净,黑色的显瘦;我想把早上没看完的文章看了,但我又想看点轻松的娱乐八卦……这里每一个选项都有好也有不好,我都是拿一个维度去对比,用局部对局部,最后取综合值。但是,难就难在,哪个局部的权重更高呢?

比骰子大小和比身高就不一样了:骰子6绝对比骰子3大,165绝对比170矮……这类选择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直接拿着标准就可以进行决策了。

但是有个例外,就是”绝对排除项“。举个例子,如果你早上给我酸奶和豆浆让我选,我可能会纠结,因为这两个我都可以吃;如果你早上给我牛奶和酸奶,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酸奶。

为什么同样是”没有选择标准“的场景,后者我会毫不犹豫呢?答案是后者含有我选择条件里的”绝对排除项“:我早晚不能喝牛奶,肠胃不耐受,会拉肚子;我坐公交晕车厉害,坐地铁相对好很多。

02 了解过去的选择依据

要掌握决策的基本逻辑,必须先找到自己在过去是如何做选择的,以及哪些问题的决策时间非常长。明白了这些,你会更清楚自己是不是「伪选择纠结症患者」。

先思考一个问题:你选房子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标准是:

离公司近;

有阳台;

厕所干净;

小区安静;

近地铁;

生活设置齐全;

在我的预算之内。

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标准都是必须的吗?

我的答案是:都是必须的,舍弃哪一个我都很难受。即便我现在工作只是租房子住,但依然希望住的开心,把它当作自己临时的小家。

最后一个问题:你最后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现实是,能满足1/3条件的房子都寥寥无几,而我又不愿意“放弃”其他条件。于是,我不得不在面临无房可住的现实情况下,选择了最近的。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但从我的答案中可以看到:因为我的要求很多,没有房子可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所以我一直迟迟没有下决策,因为每个“条件”都是我的“必选项”。但在最后,我却舍弃了多个选项,做出了选择。

在这里我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尽管我能列出我的选择标准,但我无法为它们划分权重,以至于在没有完全匹配的选项时,我只能随便给出一个答案。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决策路径。

03 掌握决策的底层逻辑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两件事:不知道怎么选就会纠结,纠结就拉长决策时长、使决策的效率变低,最终影响决策的质量。

纠结只是症状,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看似在做选择,其实是在找标准。如果我们能把所有问题都变成“比大小”的问题,所有的纠结就一扫而光了。

1. 区别纠结和决策能力

前面我们提到一个场景:早餐吃什么?上班穿什么?出行选公交还是地铁?这些本质其实不算是「决策」,就是纯粹的「纠结」,跟你的决策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真正的决策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重大问题或方案选择时,是否具备作出最优选择的能力。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