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新冠疫情从“谣言”开始,各种观点不断浮现,公众依然处于一团迷雾之中,这像极了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必须采取行动的敏捷组织。我们可以从疫情中学到什么?唯有回顾,才能更好地反思和提升。
许多人把敏捷理解为“快”,准确地说,敏捷不是多快好省,而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敏捷主要的原则与实践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促使团队快速响应不确定性造成的变化,从而提升应对能力,它通常会贯穿团队的日常活动。
另一类是降低短期目标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类实践通常结合需求管理与管理决策来执行。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从疫情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一、重视日常实践执行:增强团队快速响应能力武汉疫情中,一边是医院物资紧缺向社会求助,另一方面是武汉红十字会八方物资堆积如山“调配不及时”。
无论武汉红十字会如何解释,它毕竟是一个救援机构,其职责就是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救援活动,面对疫情的快速响应能力与意识,实在是不敢恭维。
作为组织,如何有效避免这种职责与能力意识严重不匹配的情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重视日常的实践执行,强化与职责匹配的实践目标。
敏捷实践中,哪些需要被关注和贯穿到团队的日常工作与活动中来呢?
1. 提高信息透明度疫情信息如果能及时传递给公众,除能更早减少病毒传播外,也能减少公众信息不明时焦虑和时间精力浪费。
要提升团队任务处理效率,需要有一套信息透明的机制。
无论是使用Backlog,还是看板,待办任务需要对整个团队可见。
在每日站会上,团队除跟踪每个成员的进展之外,还需要对待办事项进行梳理,更新优先级和澄清变化,“昨日事、今日事、风险事”,确保团队准确把握当前与下一步的任务细节,不要像一问三不知的唐主任,事到临头还诸事不清。
2. 共享职责全国人民都饱受了湖北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灾难性后果。在软件团队中,由于每个人经验、能力和业务知识面的差异,许多管理者为追求短期效率,偏向于划分职责区域。
岂不知,业务、产品和团队,最终都是导向结果的,人在区域内呆久了,就会丧失目标感知,只看到眼前三分地。
促进团队参与不同角色的活动,在不同业务和模块轮换成员,鼓励“终结事情”的人,有利于长期的效率提升。
3. 保持频繁发布节奏如果红会在日常工作中,就严格按照突发事件的执行标准,对每件援助品,实施严格的管理流程,什么时间必须记录,什么时间必须匹配到救助对象,什么时间必须发放,就很难出现“调配不及时”。
敏捷团队也一样,如果没有养成平常的频繁集成和发布的习惯,最终产品的交付很难提速。10天10夜交付的火神山,能出自节奏松懈的团队?
二、制定迭代目标:有效管理不确定性毫无疑问,相对快速响应,管理不确定性更困难,比如通过需求估算和价值排序,降低最终交付物风险;通过需求拆分,减少每个迭代内的变更和返工。
这些都是敏捷转型中的难点,但它更需要被优先解决——在产品目标尚不明确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大方向没有偏差,找到准确着手点,团队快速响应才有用武之地。
疫情最令人叹息的就是决策者一系列“骚操作”:专家说,我们的认知是在不断迭代的;官员说,我们需要考虑、平衡很多因素。
虽然不及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但组织与产品研发的一系列决策,也是异常复杂的,令管理者最后也靠“拍脑袋”下决策,等着产品跑上线再撞结果。
如果我们尝试将复杂的局面划分成数个在不同阶段考虑的小目标,又会怎样呢?我们把武汉疫情制定为一周一迭代的计划。
1. 迭代 0:12.2~12.8发现第一例,检验报告结为SARS病毒感染。这时候的目标是什么?
a. 按照SARS治疗方案把这个病人治好?
b. 防御更多的人感染?
也许我们选择a,因为它目前来说事实更确定。
2. 迭代 1:12.9~12.16发现第二、三例。已经有更多的人感染了,那除了迭代0未选择的目标b外,还需要新增一个 c.找到并封锁传染源关系。但此阶段b更加明确。
3. 迭代 2:12.17~12.24更多的有传染病关系的患者出现了,这时候目标就成了c,新增目标-d.检查是否有大面积传播,e.检查资源是否紧缺等等。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