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时间:2020-09-02 15:5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校招岗位是专门面向没有正式走向社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对于应届生而言,可以在毕业之前到企业参与实战,提前了解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以及对所在公司、部门运作流程和文化氛围有初步的了解。对企业而言,培养有潜力的应届生,为公司提前储备专业和管理人才,补充新鲜血液。

近几个月我参与了交互岗位的校招面试,通过筛选简历、面试沟通、发测试题等,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准备参加校招的应届生有所帮助。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准备简历,有哪些坑? 1. 投递国内岗位,没有准备中文版简历和作品集

部分应届生在国外留学,日常交流和产出习惯了使用英文,很自然地有英文版简历和作品集,但如果你计划寻找国内的机会,一定要准备中文版简历和作品集

招聘者的时间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充足,往往都是在忙碌的情况下抽空查看简历。即便是你应聘的岗位对外语水平有要求,你也可以同时投递中文和英文版,以供企业内不同需求的人查看。毕竟“替面试官节省时间,也意味着为自己增加机会”,很多招聘者看到英文版简历和作品集,直接会Pass掉。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考虑,你面试“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岗”,但却在准备简历时没有照顾到“查看简历群体的浏览体验”,这本身说明你可能对用户体验的理解仍停留在理论层面。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  不明确应聘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一些简历中标明的应聘岗位是“UI&UX设计师”、“UI&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等等,如果简历中这样写期望岗位,可能说明两个问题:

你对交互设计师和UI设计师各自的工作职责是不清楚的。

你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更适合哪个岗位,没有明确的评估。

可能你之前参与过的虚拟或者实践项目,会对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都有跟进,比如参与用户研究、可用性测试、确定产品框架和任务流、输出界面原型和交互说明、视觉表现层产出等。

但是你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前互联网公司普遍遵循的产品设计流程与分工,明确应聘岗位要求的能力与职责,并且评估自己是否擅长、或者有意愿通过学习弥补欠缺的能力。

明确了这些,你就清楚了在简历中到底该怎么写应聘的岗位。有人可能想说阿里巴巴等大厂都在提倡“全栈型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但是你要清楚,这个段位距离没正式参加工作的你,还差很多个level。最好根据招聘公司提供的岗位描述写清楚岗位名称。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 专业技能直接写明,不需要可视化呈现

专业技能一般会呈现已掌握的设计工具,或者自己具备的有助于工作的各项能力。有些简历中喜欢将这部分内容使用“进度条或雷达图”等可视化呈现(下图示意),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原因很简单:

招聘者查看简历时,对这部分内容仅仅是一带而过,到底是否具备这些技能,主要是通过作品集的呈现和面试沟通决定的。

技能所占的百分比根本没有相对参照,这样的呈现仅仅表达了“模糊且相对”的概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4. 项目或实习经历中没有写清楚负责的具体内容

简历中除了个人的基本信息,筛选简历的人最看重“项目或实习经历”,此处的填写一定要认真对待。直接写清楚自己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不要表达的很模糊,否则查阅简历的人根本不明确你在这个项目中到底做了什么,没有体现出与应聘岗位匹配的产出。

想拿交互岗校招offer,你需要避开这3个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二、准备作品集,有哪些坑? 1. 查看作品集很“费劲”

简历可以是Word文档,作品集整理为10MB以内的PDF文档;也可以将简历和作品集汇总到同一份PDF文档中,直接查看PDF文档自然是最简单方便的。

如果你想呈现项目的完整产出物,可以整理为20MB以内的压缩包。或者在作品集中将项目介绍的关键内容呈现,并提供网址链接、个人公号二维码等,让招聘者在有意愿想了解更多的时候继续查看。

有些同学没有把作品集输出为文档,而是直接提供“网盘地址、个人公号二维码、个人网站链接”,采取这样的方式可能存在两个弊端:

提供的下载网址失效;网站打开后图片无法显示或者浏览器做了模糊处理;个别个人网站打开速度过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