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硬件产品与普通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它的生产和量化都有涉及到很多问题,往往比互联网产品更容易掉进坑里。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坑呢?本文作者基于自身工作经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信每一位硬件创业者在产品量产阶段都掉入过一个又一个的坑的经历,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艰难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超前奔赴。
硬件产品的量产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硬件产品的量产涉及到多方面,长时间跨度的工作协调。
硬件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规模化实现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踏入硬件领域的创业者或从业者,都免不了要在工厂刷一刷经验,这也是我一直主张初级产品经理要有一到两个项目的实际生产跟踪经验,了解硬件产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对于前期的产品定义有很好的帮助。
在和工厂打交道的这几年时间,我也蹚过无数的坑,有过面红耳赤的时刻。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和工厂打交道就一定不会掉坑里了。
借着这个机会,也回忆并总结下过往项目的经验,在这里和大家一并分享下。对于掉坑这件事情,我更坚持乐观的接受并学习经验的态度,认真总结每一次的掉坑经验。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帮助你躲过一劫,一起来看下都有那些方面的坑吧。
二、门当户对在寻找合作伙伴阶段就应该要意识到,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当品牌方较小时,不要盲目追求大企业合作,毕竟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就算是费力力气最后达成了合作,在后续的项目推动会方面也始终是出于被动角色。这倒是和处对象有相通的地方,首先还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是否存吸引大企业合作的地方,比如超前的技术,优秀的创始团队,有核心竞争力,倒是可以去尝试下。其主要目的是要引起合作方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除了大公司需要注意,一些皮包公司也得注意,主要指的是贸易型公司,本身并没有工厂,合作经过的第三方,在产品品质和交货周期上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产品只是单一工艺成型那还好一些,涉及到多件组装或者是有电子零部件的,那基本上死路一条。
除了规模之外,还需要注意合作方是否有过同类型大品牌的合作经验,是否被虐过,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品牌方对产品的严苛要求。
合作单位的大与小是选中的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选择合作的形式。一般来说,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找一家大型工厂做集合形式,或者分别找几家工厂进行分散式合作。
两种合作形式各有优劣势,相对来说集合形式在物料把控,项目进度上会更有优势,但由于自身供应链成本,相对分散式的合作方式,集合形式在产品成本上会更高一。根据项目不同,有时候会高30%左右的成本。其实两种方式也有可以中和的地方,既能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交付,又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是我的独家秘诀。
一般在项目的首批订单,我会选择采用完全集成式合作,在合作工厂搞清楚产品供应链和来料质检问题之后,我会提出产品价格压缩的需求,如果代工厂做不到,那我就采用折中方式,将产品成本中最大头,同时也是相对成熟的零部件进行客供方式提供,但是同样要求代工厂进行来料检察,这部分可供的物料,代工厂就不能算入工厂毛利系统。
三、货款危机一般来说,价格都是在双方可接受的程度上才签订合同。为什么说这里面还是存在陷阱呢?我们一起来说道说道。
关于货款只有两方面内容,产品报价和付款形式。一般的产品报价都是以产品的物料成本为基础进行报价,不同的工厂所需要的毛利率不一样,所以最终的报价也会有所差别。但是有部分工厂在接触早期通过较低的毛利率来争取订单,最终报价的时候会额外加上较高的人工和管理成本,导致上了贼船失去了主动权。
所以在产品报价初期一定要了解清楚BOM单的组成部分,当然BOM单里面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物料成本,一般的做法是一定要和工厂要到物料清单,并通过多家对比和市场咨询的方式,最大限度挤干BOM单中存在的水分。同时也要仔细核对清单中的物料,看下是否存在使用过度的情况。
除了产品成本存在的陷阱之外,在付款方式上同样也存在陷阱,付款方式的灵活多变取决于双方合作的诚意与合作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合作双方谁能占据话语权,在付款方式上就更具备优势,一般来说,都是通过预付款,提货款和尾款三个阶段进行初次合作。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