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现在外部大环境不是太好,就业压力巨大,岗位的竞争尤为激烈。
前几天看到一个恶搞图,一个很漂亮的小姐姐作为环卫工人接受采访,心想环卫工人的颜值都这么高了,暗示工作不好找了。我在群里也看到有类似的截图,有家企业收到3000多份应届生简历,只能在其中选择20名,不是不想多招,而是招不起,只能忍痛割爱。
外部环境改变不了,咱们不能怨天尤人,毕竟咱的价值观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始终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出色,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对个人的影响都是极为微小的。
那么,如何让自己变得足够出色呢?
我的答案可能和大家普遍的认知不一样,不是多看书,不是多拍领导马屁,而是多遇到问题,多踩坑。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职场新人,其实多遇到问题能快速成长适用于职场中的每一个人。
我记得有投资大佬这样评价刘强东,说刘强东最大的优点是成长很快,能够快速提升自己,以适应企业1亿、10亿、100亿规模时,领导者应具有的水平。
一、多遇到问题是快速成长的不二法宝举两个应届生的例子。我之前在两家互联网公司待过,一家的企业文化是享受生活,工作压力小,每天准时下班,员工上班摸鱼的比较多。另外一家企业文化是996,上班摸鱼不存在的,午休都没有,周末放假在家都要盯着手机,看看数据。
这两家公司都招了批应届生,我深有感触的是,应届生进入公司一年后,在摸鱼的公司,应届生觉得工作太闲了,想换个工作,找了很久工作也没找到,最后换了家小公司,从头开始。而996的那家,干了一年多也离职了,跳槽到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待遇翻倍。
我比较喜欢研究,还专门对比了这两个人,论学历,论智商,论做事的能力,都差不多。但为什么工作一年后,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结论就是后者遇到的问题要远远的多于前者。摸鱼的公司,公司做得是增值服务,业务线就一条,完全是靠商务关系撑着,运营起的作用不大,几乎不存在解决问题一说。每天工作就是记录下昨天的数据,就没其他事情了。
996的公司,一个项目上线,运营要把素材、渠道、用户、活动、数据、竞品、技术等等全部搞定,真正做到了人少事多。工作的确很辛苦,光大大小小的运营事故,都可以记一本了。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年之后,对比两人,外表上看不出来变化,内里其实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依然是职场新人,一个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高手,若你们企业招人,想要哪个呢?答案不言自明。
千万不要抱怨眼下的工作辛苦,马云爸爸现在过的潇洒,也是十几年的辛苦工作换来的。老人说的先苦后甜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觉得一直苦,没有甜的时候,那只能说明方法不对,一直在穷忙。
二、没有问题就创造问题能不能遇到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大企业,大家负责的工作仅仅就一亩三分地大,不会给你过多的发挥空间。太小的企业,老板又不知道需要做什么,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大眼瞪小眼。相对来讲,中型公司比较理想,项目多,人员不多不少,只要有想法,可以尽情尝试。
咱们做运营的,在一个岗位上干个半年基本上这块知识到顶了,比如活动运营。刚开始觉得还很新鲜,很有激情。做过几次活动后,就变得麻木了,反正活动就这样做了,在写下活动方案标题时,你就已经知道活动结果了。没有问题怎么办?创造问题。
裂变玩法出来了,就在原有活动里面加个裂变的玩法;裂变工具用不了了,就想个新的方案来替代;新的工具功能不完善,满足不了需求,就尽快找到折中的方案。
在做这些新的尝试时,一定会遇到问题,记住是一定。咱们互联网公司新玩法上线时,会首先内测,把流程跑通,没有问题后,才推广出去。
因为我们知道,面对新事物,总会有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坑在等着。
我当时做的课程裂变活动,测试期间流程没有任何问题,等活动上线时,恰好遇到浏览器升级版本,不支持原工具,最后改成了手动操作,效率低了,不过还好活动顺利进行了下去。
就遇到的这些问题,大家也许会有一时的不爽和抱怨,甚至会吐槽时运不济。
从长远来看,这恰恰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方式。那些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打击的富二代,大多以败家为结局。职场新人也是如此,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带来多大的损失,无非是心情的不愉快,等下份工作工资翻倍时,就知道曾经的付出是多么值得的了。
三、解决问题要量力而行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