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打破固化,如何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时间:2021-03-02 09:2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深度思考是很重要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本文作者梳理总结了深度思考的模型和前提,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深度思考能力的养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与大家分享。学会并掌握这几个要点,定会助你提升思维方式,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成长。

 打破固化,如何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比丧失思考力更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在“有效思考”。

社群里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一套深度思考能力,针对于这个问题,我往往给予的答案便是:放下刷手机信息流的时间,买一本与工作,生活相关,需要“动脑”的书籍,每天用心坚持半个小时把它读下去,等你完成连续7日的阅读,再来找我要答案。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么做很容易,不就是“读书”吗?我每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0本,100本,轻松轻松就可以读完,但是结果呢?我好像也没有得到“深度思考”的能力。

大脑习惯用“数字化思维”的方法来逼迫自己“质”发生变化,其实这是一种“战略懒惰”

这样的比喻就好比瘦身同样的道理,你受不了自己的体重,于是就给自己把“目标”量化,然后通过数字的形式驱动自己,结果自己就忘记了本质。

读书的本质是做什么?吸收别人的思维来迭代自我的认知。

健身的本质是什么?瘦身达到长期一致的效果。

而这一切才是行动背后的结果。

数字代表的量,想起到质的变化应该找到目标背后的隐含诉求,它就像刻意练习一样,“练习不重要”,“刻意才重要”。

你想把大米堆在一个空间中“堆成一堆”,“丢米”的姿势决定了结果,如果左丢一粒,右丢一粒,最后怎么练习也是一盘散沙。

所以怎么才算深度思考呢?

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套“有效思考+正向反馈的系统”,就像知识体系一样,通过各种有效认知的摄入打通大脑底层,形成多元化思维,最后拥有解决问题本质的能力。

01 脑(CPU)的反馈原理

打开知乎搜索“大脑的本质是什么”?

你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譬如:信息的处理机器,计算机的CPU,从深层意义来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工作”,也不是“赚钱”,而是在训练大脑的系统。

准确的来说,你给它什么,它就接受什么,你每天刷各种视频信息流,喂它懒惰无趣的事情,它就越不想思考。

你每天给它复杂的东西,需要各种推敲反复琢磨的内容,它就会试着调整处理速度,尝试改变,直到它能满足你的各种所需。

它不仅能处理外界信息,同时也能处理属于自己本身不依赖外界产生的信息,实质“它是在进化的压力下”,不断演变信息的处理,与我们的身体和其他部分密切配合,让自己可以适应新环境,产生合适的行为。

所以终其一生,大脑都在做一件事,通过不同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输入,经过CPU的处理和解读,并转化成为行为的输出。

因此对多数人来说大脑处理信息是没有上限的,但它也像一个仓库,里面装了许许多多东西,如果不定时清理,它就会杂乱无章。

我们每天摄入的工作任务,所听课程,所看视频,你要给它做不定期的减法。

因为“想要改变大脑的内在思考结构”,最好的形式便是让“它”从旧的情景中走出,不断适应新的情景,而这一切的过程是什么呢?叫做“脑的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如何变强的?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有目标,有使命,有所追求。

然后要经历挫折,失败,成长,不断的突破,尽力尽可能的做多事情,才能真正的变的更强。这样说对吗?对。

但是如果从更底层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人变强大”的核心在于“自己的心智”与“现实”的磨合,改变了固有的系统结构。

人们虚拟的内心不断的探索,追求,对社会,世界进行认知——从而吸收——接受反馈——内心演变——适应环境,这一切的过程就是“强大”的过程。

我们来思考下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人们每天的社交,聊天,刷手机的信息流,媒介新闻的有效反馈,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给大脑提供各种“有效的触点”。

然后支撑大脑CPU去思考,为它提供动力源,支撑它去理解,探索外部的社会。

过程中又通过各种的触点评判,类比,形成自我“认知”,最后形成反馈机制,进而改善认知的结构,产生迭代的行为。

那么,我们是如何适应现实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改变认知的呢?答案依然是“反馈机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