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导语:不管是内部晋升,还是跳槽涨薪,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总结自己的项目经验?在企业里似乎每天都在打杂,想跳槽又没有拿的出手的项目,感觉心好虚。有些同学做过小项目,但感觉“简单”、“低级”,怕被人鄙视。以上种种问题,都导致在公司里没有存在感,简历上也不知道写什么,工作跳槽两无力。今天,作者为我们系统解答一下。
什么是项目?
项目指的是:
有明确目标
有给定的时间费用限制
一次性工作
因此,只要在给定时间、费用范围内,达成了特定目的工作都是项目。不是说非得建个三峡大坝、神州飞船才是项目。也不是说非得做一整套推荐系统才是项目。
明天要做个促销活动,我做了个监控报表,看参与人数、参与率、礼品领取等指标,也是项目。因为它确实有明确目标,有时间限制,一次性工作。
个人正在项目中的状态有三种:
参与:我做了某个环节
主导:我是负责人,带大家干
独立承担:只有我一个人干
很多同学实际上是参与过某个环节的,不能说完全没有项目经验。大部分同学欠缺的是内部沟通,不了解项目全貌。比如做数据的不知道数据用到什么地方,做运营的只忙着写方案、做文案、挑礼品,没有沟通过做这些事的目的,也没跟踪过数据上的结果,因此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到底参与的是个啥项目。
二、如何判断是不是自己的“项目”很多同学坚持认为只有独立承担的才算项目,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但凡有点规模的公司,一定是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达成目标。特别是与策略有关的,比如用户运营、产品运营、营销推广、商品管理等等。
这才是真正企业的常态:
老板/业务发起需求
产品经理/运营完善细节
老板审批
数据负责数据支持
采购负责物料支持
开发负责系统支持
销售/客服跟进
数据监控效果
所以,如果你的项目经验都是独立承担,那么要么事情小,要么公司小,要么就是吹牛了。
写“参与”过XX项目没什么丢人的,恰恰是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在介绍项目经验的时候,完整地讲述一个的项目由几个部分构成,自己做了什么,别人又做了什么,只会让人觉得“你真懂行”。
有些同学会说,我的工作感觉每天都很像,没有啥特别目标。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变化不够敏感导致的。日常中的优化类工作,其实都是项目类工作。比如之前有个报表总被抱怨不好用,总有补充取数。现在调整过了,使用率提高了,补充取数也少了,这也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也是一个小型项目。
还有一些看似日常,实则新颖的工作,是可以按主题区分的。比如做数据的同学都是做报表,之前是买赠活动,这次是会员活动,看起来都是促销活动。可考虑的方向完全不一样,一个是针对商品,考虑的是进销存,一个是针对用户,考虑的事拉新促活留存。
如果注意区分,就能在项目经验里分两条写上:商品促销活动分析,会员活动分析。如果平时不仔细区分。到写简历的时候就只能写一句:“制作活动报表”……又感觉自己没项目经验了。
三、如何判断“项目”的成/败项目好坏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是否达成目标:
需要做张报表→做出来了,业务采纳→成功;
需要分析原因→找出5条原因,业务采纳→成功;
需要预测数据→预测出数据,误差在业务接受范围内→成功。
就这么简单,开头的目标是什么,达成了就算成功,没达成就算失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没有认真区分过目标,特别是自己参与的是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部分,这时候得注意区分子项目的子目标。
比如“构建用户画像”,到底是公司之前没有对用户的认知,需要从0开始做;还是已经有了基础的用户标签,需要完善信息;还是标签做完了,要做推送(意味着要看推送响应率);没有细致介绍。
不区分清楚目标,就会导致别人一直质疑:你这也算做完了?你到底做了啥?这么大一摊子事你自己搞了?
四、如何判断项目的“低级”、“高级”项目的“低级”“高级”主要看投入产出比。在规定时间、费用范围内,产出更大的,投入更少的,都是“高级”项目。产出率低,耗时耗力多的,就是“低级”项目。产出没有达标的,自然是失败项目了。
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做的“低级”,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受了时间、费用等限制。就像做数据的同学做不出复杂的模型,是因为自己的企业缺乏数据。缺乏数据有缺乏数据的搞法,丰富数据有丰富数据的搞法,最后都是为了达成目标。既能打富余仗,又能打恶仗的,才是真将才。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