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出海,我们的下一个职业成长机遇

时间:2021-04-14 09:2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出发吧!向着伟大航路!

 出海,我们的下一个职业成长机遇

出海是我逃不出的“宿命”

“请填写一下入职志愿信息”,华为的HR在我顺利通过了一轮笔试和三轮面试以后递给我了一张表格。我扫了一眼,看到在市场调配栏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欧美市场,一个是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选择会对拿到华为offer有什么影响吗?”我问。

“是的,如果你选非洲、南美,最终被录取的机会大一些”,华为HR说。

这是09年,我大学刚毕业应聘华为的一段经历。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找工作也是异常的艰难。可是,当时的我还是犹豫了一下,选择如果外派的话,也只能接受欧美市场。最终我没有拿到华为的offer。

……

就在我以为此生再与出海无缘了的时候,命运再次打开了一扇门。13年的时候,我入职了某银行卡组织。

在入职三个月以后,我当时的主管找我谈话,既然我们是做国际业务的,你又是产品经理,总部希望能外派你到本地市场,支持我们在当地业务的拓展。于是,我被外派到了非洲。

既然命运(QUE QIAN)无法回避,这次我坦然接受,从此开启了我的“航海时代”。

我们为什么要出海?

近年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科技企业,都在加快出海的规模和速度,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为什么“出海”成为时下的香饽饽呢?从我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1)国内增长红利消失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至 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 29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7 年底的 97.5%提升至2018 年底的 98.6%。

移动互联网已经占据主导趋势,并且网民规模也已经趋近饱和。同时,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BAT和TMD已初步完成了娱乐、电商、金融、内容等领域布局并向上游产业链的供给端延伸。

最近几年又纷纷下沉三四线城市,攫取最后可能的市场增长机。无疑国内正面临一片红海的厮杀,出海确实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2)互联网产业的技术,人才溢出

国内互联网产业20多年的发展,在业务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和延伸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人才,无论从技术,产品,运营还是到营销,增长,国内的互联网人才梯度和规模都是在呈几何效应的增长。

随便一家互联网大厂,动辄10几万的员工,而且有将近一半的技术人才,这在国外是无法想象的。

很多海外新兴市场,大家都可以看到当地的发展机会在哪,但是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因此,随着国内人才的增长和面临国内职位激烈的竞争局面,必然也会出现人才的外溢。

这就好比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那些从体制内出来“下海”的人,敢于面对风险和未知,而去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甚至,我认为如今“出海”的人,其实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在国内习惯的人,一旦走出国内还要面对语言,跨文化沟通和相互信任的问题。

3)新兴市场的崛起带来新的增长红利

去年年初,东盟10国相继公布了2018GDP增速。相比欧美国家每年1%-3%的增长,甚至负增长,东南亚各国尤其是越南、柬埔寨的增长显得格外亮眼。南亚人口大国印度,在近几年甚至超过了中国,年均保持着7%-8%左右的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人口红利,随着收入的增长,当地居民已经不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需求,进而会面向更高的精神诉求和社会服务进行表达;

另一方面,随着当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例如国内华为、中兴以及各种手机厂商的出海,带动了4G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雅虎,阿里巴巴的投资人,软银的孙正义有个非常著名的“时光机理论”:即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所谓“时光机”,就是指发达市场与发展中的市场,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如果你在发达市场的业务已经开展的非常成熟,当等待时机去杀入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就像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一样,利用这种不对等的优势为自己赢得增长机遇和巨大的财务回报。正是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自然吸引了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和投资机构的眼球。

不妨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这些新兴市场的创业者们是如何思考的呢?

因为长期在海外出差,我有不少当地的朋友找我咨询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验。我很奇怪的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学中国而不是硅谷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