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

时间:2021-04-14 09:2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近日,阿里在内网宣布取消周报制度,员工无需在周末对一周的工作进行汇总。对于周报,你怎么看呢?认为这有利于员工对工作进行梳理,还是认为这是无用功呢?本文作者关于周报谈了谈他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

阿里在内网发通知宣布,不再强制要求员工提交周报,不仅取消了周报,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另外,对于形式大于内容的且没有思考的 PPT 也要杜绝,无谓的形式只会增加负担。

这一决定,真心给阿里点个赞!作为信息汇总和同步,领导阶段性的写报告,限定字数,这种方式也很赞。

我自己就是个不爱写周报的人,在工作的前三年,我没写过一篇周报。因为那时候在创业公司,人也不算多,每天做的事情都很清晰,早会和周会基本能实现所有信息的共享。

写周报,反而成了一种冗余和形式主义。后来去了大厂,因为人多,而且公司要求写周报,所以一直硬着头皮写。

早上我在两个微信分别发了个朋友圈,想调研下圈里要求写周报以及日报的大概是个什么比例。没想到发出后一小时,朋友圈直接炸了。

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

这是其中一个,你们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这条朋友圈到目前为止累计有 587 人点赞,249 人评论。

我这个微信号有 4000 多人,可能是有史以来点赞评论最多的一条。以至于我的安卓手机只要进到这条朋友圈,就会出现加载卡顿的情况,也是醉了。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都是要求写周报的,其中一部分要求写日报,还有更厉害的,要求写小时报。不知道这要求写小时报的老板,是什么心态。

更奇葩的是,还有日报、周报、月报三连的,估计干活的人每月至少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写各种报告吧。

我个人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做派的,这种除了满足了少数人的需求,对大部分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每逢写周报,就好像硬得憋出一点东西去凑篇幅。

并不是没干啥,而是很多工作都是常规性工作,写出来就像流水账一样。不写吧,老板感觉你啥也没干。所以很多为了写周报的人其实也私下写日报,只不过这种日报纯粹是备忘,到周五的时候再凑成一篇整的。

不得不说,憋周报也是大部分人进入周末前的最后一道难关。

到大厂后,每周五下班前的一段时间,我就发现整个办公室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埋头干活。不干别的,就是戴上耳机安安静静写周报。短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

我一般十分钟写完,不递进、不排版,一般 1、2、3 列出来干了啥、有啥进展、有啥结果、有啥问题,然后就完事了。我看过其他同事的周报,我去,那简直像一篇论文,保守估计,写作时间至少一小时起。

周报到了领导那,几十封邮件,你认为领导会每篇仔细看吗?

遇上负责的领导,真会看,而且很仔细,还会给出一些回复和反馈。遇上走过场的领导,一键已读了事。

普通员工的周报大部分都是流水账,因为日常工作无非就是那些,亮点就是一些关键进展或者一些数据上的结果。领导的周报,大部分都从员工周报里摘抄,再加一些个人补充,然后攒成一份发给上一级领导。

上一级领导按同样的套路再攒一份,再发给上一级领导。层层递进,每一次传递,信息都会被优化一遍。

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大老板都是最后一个知道基层问题的,就是这个原因。

此外,周报的内容写作也是考验水平。你写得越多,领导觉得你越认真,排版越好看,领导觉得你越用心。从措辞上,稍加修饰就略显逼格。明明只是参加了一个会,非得写成协调各方针对某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当前情况商量了初步方案,待下周继续跟进。

等到下周,就变成了进一步方案,待继续跟进。周报里的各种粉饰和包装,在任何公司都存在,只不过大家不愿戳破而已。

周报还能理解,写日报的我觉得控制欲就太强了,写小时报的可以用变态形容。周报只是一种手段,是对于那些划水摸鱼的人的一种控制方式,不自觉的始终不自觉,自觉的始终自觉。如果周报变成一种形式,尤其是一种营造阿谀奉承或者粉饰太平的形式,那就真变味了。

我想,阿里之所以这么干,问题一定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都是管理问题,只学形式不抓关键,也只能流于表面。能走出这一步,也算是做了表率。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