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5个打造跨部门共识的关键策略&6种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

时间:2021-06-04 09:2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跨部门合作是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绕过的话题,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挑战。在本文中,作者为大家分享了5个打造跨部门共识的关键策略和6种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5个打造跨部门共识的关键策略&6种建立合作关系的方法

“建立共识”一直都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但对于产品经理们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资历加深或负责的产品领域变得更深更广,接触到的部门越多,跨部门共识就必须更加坚固,才有办法兼顾品质与效率的产出。尤其在快速成长的新创与大型组织之中,跨部门共识绝对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当中最关键的事情之一。

光是和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其他团队成员建立内部共识都需要一定的默契和磨合,除了一般的沟通磨合以外,跨部门合作有几个十分困难的特性:

不同部门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优先顺序:决策模式、资源分配的方法,可能都不尽相同,你重视 A 我重视 B,结果就是我们把资源放在同一件事情好好合作的机率很低;

不同部门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想事情的方法不同,说的话不同,做事的方法和时间轴不同,如果和自己不熟悉的部门合作,有的时候很难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合作效率也会很低;

不同部门的人有不同主管:有的时候…. 事情不是那么好办。

基于不同部门之间这么多的不同,其实需要花上数倍的时间来培养默契。

我在半年前加入了一家位于伦敦的创业公司,公司在一年内人数翻倍,从两百人变成四百人,设立了许多以前没有的部门和团队,也开始将业务触角往外延伸,开始探索公司在过去十年中都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在这样变动的环境下,我的团队刚好负责一个依赖各营销/品牌/内容部门合作的全新领域,在过去产品与营销非常独立运作的状况之下,我加入之后立马决心把建立各部门合作基础摆在我的第一顺位来处理!

过去半年间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有蛮多的挫折,现在的成果不敢说最理想,但我觉得是个很棒的开端。所以这篇会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我本人尝试过然后觉得有用的方法,也记录一下在这半年间努力打拼建立共识的自己。

一、五种打造跨部门共识的关键策略

这部分我会先分享建立共识的心态与重点,接着下一个部分我会分享有哪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做到这些事情。

1. 了解谁是你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俗称擒贼先擒王)

建立跨部门共识的第一点就是了解谁可以协助你推动共识!在我过去几次加入新公司的上工流程中,主管都会给我一份“要认识的人”的清单,通常你要掌握的人就会落在这份名单中。

什么样的人才叫做关键利益相关者呢?一是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人,二是可能会阻碍你达成目标的人,三是握有决策权的人。

只要和你产品的成败有高度相关的人,都可能会是你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而决策权则是关键利益相关者 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不只是和你联络协调,更是可能掌握你生杀大权的人。

以我目前在一个 400 人创业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并与营销部门密切合作的人来说,我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是客户关系管理总监/ 市场增长总监/ 品牌总监,甚至有时候我会往上碰到 CMO 和各市场的大头。

尤其在一开始打造产品愿景、策略与中长期 Roadmap 的“打基础”阶段时,我必须积极与这些人接触,用大家的经验与知识来打造“共同的愿景”。

2. 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俗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找到你要掌握的人之后,我们必须要了解彼此的状况和价值观,才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通常会建议安排 1–1 会议来直接询问,可以最有效的获得你需要的信息。这边提供一个小 checklist 给大家:

目标:对方部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公司赋予他们的任务与目标是什么?这个季度或年度之中他们最大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最最最最重要的部分,一但目标一致了,其实剩下的事情都可以慢慢磨合了。

重视的事情:产品部门重视的是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营销部门可能重视营销预算的分配与通路策略,那品牌部门呢?业务部门呢?财务部门呢?他是根据什么信息来定义出他这一季要做什么事做多少事的呢?有什么事情是对方会常常提到的?有什么事情可能会限制他的决策呢?

做事方法与使用的“语言”:有些人喜欢用 Email 来沟通,有些人喜欢用 Slack,有些人喜欢写文件,有些人喜欢直接开会沟通。

营销社群部门说的用户参与是有多少分享互动,产品说的用户参与可能是用户花多少时间、有多常回访,虽然说着同一个词,若没把对方的意思搞懂,可能讨论了半天还是鸡同鸭讲。如果能抓到对方习惯的方式并了解对方的用语,相信沟通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