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人人都说,我们需要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很重要。
因为深度思考,是指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去思考本质,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解决掉它。
深度思考,不仅能让你想明白事情,输出自己的论断;你的思考方式也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的一位牛人领导,曾经和我说过:当你已经拥有了基本的职场经验之后,你往后的提升,都是依靠思维模式的提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天能有超过半小时时间,去专注思考一件事吗?
很难,有几个原因:
日常的琐事,已经占去很多精力;
这个时代,消费内容如此容易,我们的大脑无法专注在某一个信息上,注意力稍纵即逝——快餐型、娱乐性内容铺天盖地;知识的焦虑,驱使我们看越来越多的书籍,甚至学习各类课程。
人都是天生懒惰的生物,如果有捷径可以走,可能就不会去爬坡。
举个例子:
我们做产品经理的,做方案的时候,如果有相似的竞品可以抄,或有历史的经验靠思维惯性复用,还会花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吗?
更多时候,我们也会直接去听领导的建议,出个完整方案,这样你和领导都Happy。
于是,我们不停地工作,不停地付出,但是在思考的能力上,却是原地踏步。
我们该如何去做到深度思考呢?
今天这篇文章,然阿姨会结合自身经验,提供更容易让大部分人可以达成的路径:
如果自己还无法克服惰性、外界打扰、工作太忙等等借口的话,那就先从被动深度思考开始吧!
我把这种被动深度思考概括为:
一定要更多的把自己的想法、方案表达出来,与不同人群形成沟通互动,获得质疑,以此逼迫自己去不断完善,因而形成了被动的深度思考。
以下会针对三个场景进行操作说明:
01 每天看数据,并公开解读数据产品经理每天来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看数据。
如果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你就会遭遇被领导质问的场景——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出来都是泪。
如果你没有做到,却也没有被人diss,那就是公司对你要求太宽松了,你可千万要警惕了: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对自我的检视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我们可以每天看数据日报,做一点分析解读,并把结论发到大家的工作群中。
这样做,不仅提示了大家关注这些信息;也会收获共同探讨的机会,或许你可以借鉴到一些思考维度。
这是一种很轻的方法,能让你每天至少有半小时时间,在被动深度思考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业务数据发生了变化?变差了是为什么,怎么办?变好了,则又是什么原因?
你的结论,可能一开始很简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每天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去解析,会收获更好的数据分析技能,和对业务的理解能力。
02 每个方案都要与人讨论,PK最好产品经理出方案的时候,经常会自嗨:这个方案我做的好全面,好顺利。
幸运的产品经理,因为做的方案比较重要,在与领导汇报的时候遭遇了diss,或者与研发评审的时候遭遇了pk!
那么我先要恭喜你,你获得了深度思考的机会!
在之前写过的一篇《你敢不敢和老板PK?》里已经提到了如何在与老板的汇报pk时梳理思路,触发深度思考。
所以,别再直接抄竞品,或者直接复用以往的经验了!
那都不是深度思考的结果!
但有时候,你做的方案,不一定会有领导把关,刚好研发朋友们心情很美,所以你一说方案,他们就照做了。
这种情况,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了!
做方案的时候,有梳理过项目目标对应的所有解法么,脑海中有大战三百回合么?
没有的话,恐怕你没有深度思考过!
你的这个方案就是靠直觉、经验、借鉴等方式做的。
然阿姨的建议是:
多找几个愿意帮助你的人,和TA介绍下你的方案,听听其他的建议。
这些人,可以是队友,也可以是你的目标客户;如果你的领导不忙,还可以是你的领导。
最好找那种杠精,就是喜欢diss别人的那类同事,去求虐一把。
三、工作总结不要流水账,要有自己的观点例行的工作总结,是很好的被动思考的机会。
但然阿姨看到很多人写周报的时候,工作内容罗列很多,却规避了深度思考这一环节。
这样的周报,最多是个checklist,对个人成长帮助是不大的。
怎么做才能在工作总结中,也有深度思考呢?
然阿姨会有几点建议,可以试着用用看:
3.1 写一写自己对业务的看法,提出问题来,或者提出建议来可以是数据表现、用户反馈方面的论断
也可以是竞品在做什么给你带来的启发
还可以是对业务未来发展的远虑
你写的可以不那么系统,可以不那么正确,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思考过程,并记录下来,这都是以后系统整理思路的素材。
不要小看每周的这一点思考,它们是一颗颗种子,先播撒在你的大脑土壤里。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