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成为产品leader,我做对了三件事

时间:2021-06-15 09:3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当职场新人进入产品经理这个行业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或者产生困惑。在这个时候,个人就需要思考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能力提升。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其自身经历总结了一些产品经理路上的成长方法,也许会对进入这个行业不久的你有所启发。

 成为产品leader,我做对了三件事

 成为产品leader,我做对了三件事

文章大纲

最近很忙,整个四月份自己的状态都比较紧绷,有点跌宕起伏。周日索性忙里偷闲,拉两三好友开车去了海边。

每次去,大海总是那么慷慨,海风、浪花依旧汹涌,溜进嘴里的海水也一次比一次咸。海里游泳,任凭浪花拍打,游累了就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喝冰过的饮料,聊着天。

我很喜欢这种时刻,虽然不及陶渊明那复得返自然般安定,但摆脱城市的后对生活的拥有感,会让我很满足。也让我有了不少的思考时间,去回顾经历。

仔细回想,也快毕业两年,期间经历过没人带的野蛮生长,经历过低迷、毫无成就感的工作,更遇到过职业成长上的迷茫、焦虑。说实话,每一个问题,都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整个过程,我做的并不是很好,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一来看看自己做了那些事情,二来想着给朋友们一点参考。

一、没人引导,如何让自己变得专业

刚加入公司的时候,不优先了解业务和用户,让我吃了大亏。

记得接手第一个仓储需求,慌乱、无从下手,整出来的需求文档,没解决问题还被开发吐槽。

受了委屈后,开始抱怨上级不靠谱,后来发现,自己不清楚需求的出发点在哪,问题也就没办法解决。

真正的需求应该和业务场景相结合,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得回归真实的现场。为熟悉业务,我申请去仓库实习一周。白天,我在仓库帮业务人员搬货,用本子记录他们反馈的问题,到了晚上,我就坐在仓库的办公区,用 VISIO 梳理一个个流程图。

一周实习下来,对现场有了一定熟悉度,绘制的流程图,还伴随我工作至今。并且,结合订单到仓储到物流到财务等系统的交互流程来处理问题,更有条理也更高效。

从处理小需求慢慢积累,大项目相继而来,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因缺乏从零到一的项目经验,想干活,却不知道范围在哪。

但实际上,不管多复杂的问题,本质上是由众多小问题组合而成。如果我能清楚项目目标,还能找到相似的案例,那不管多大的问题,都能有迹可循。于是,我把项目拆解成:项目目标+相似案例+具体任务,可以分阶段去解决。

为了清楚目标,我需要知道项目给谁用,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比如通过「在行」,我寻找到相关领域前辈花钱请教、找用户线下喝咖啡,交流过程中,还能和用户成为朋友。

为了寻找案例,通过阅读《决胜B端》和 SaaS 课程,定期总结从零到一规律,模仿其他产品的核心模块,一点点产出产品架构和功能原型。

就这样,三个月实践下来,跌跌撞撞最终把项目推动上线。开心之余,我写了一篇文章帮助自己复盘,至今,这篇文章依旧有朋友给我点赞。

现在看来,那半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半年,不仅升职加薪,领导还夸我足够「专业」。其实,专业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到自己身上,就是一股对问题专研的特质。

总的来说,刚加入公司,没人带是常事,初期要吸收足够多的业务知识,尽量和用户交上朋友。其次,接手大项目,学会按照:项目目标、相似案例、具体任务进行拆解,并想尽办法找到身边的资源,推动执行。

最后,把需求当成自己的作品,定期复盘,会让我们成长更快。

二、基于目标,如何做出正确的事

工作一年,我转去了开放业务线,给外部电商企业做供应链服务,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我发现日常处理的需求都是来自于业务,对需求缺乏自己的见解,一直在做执行,毫无成就感。

对需求说不出自己的观点,我以为只要研究足够多的竞品,就能找到思路。可结果梳理出来的东西,被老大说不够具体,看不到业务价值。

faint !意识到方向的错误,开始把重心放在公司现状和目标上。

和往常一样,我对业务目标进行了梳理。把它拆解为:目标背后的问题 + 解决路径 + 关键且具体的任务。

对于当时的团队来说,降低内部成本、提升业务营收,是团队的目标,背后会有非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