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作者回顾了5年前从程序员变为项目经理的经历。他没有匹配的相关经验,在有全职工作前提下,脱离舒适区,以目标为导向,自我驱动完成了转型的学习和准备。改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他的经历能给你带来启发。
一直在低头玩手机亦或埋头苦干的你,猛然抬头一看有没有发现伴随着疫情,今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二了?今年的计划or目标完成了多少?
疫情的突发不仅仅是打乱了个人的节奏,也打乱了很多公司的规划。今年公司进行招聘面试的时候我明显感知到求职人员的被动,虽然我是一个危机感较强的人,但是这段时间的招聘过程更加加重了我的感受。遂想将自己每个阶段的工作经历进行总结。
目的如下:
能够从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回顾那段扎根的日子,也能够从中拾取前进的能量。
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予和我曾经一样的新人以动力,老人以共鸣。
其实,这段经历已经过去5年了,现在也已经不从事这个岗位很多年了。但是就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使后面一系列的经历和岗位变化变的相对从容。不至于挫败感特别大,其中虽然有过迷茫、有过无助,回过头再来看这段经历算是自己扎根的时光了。
之前一直想把这一路走来的经验分享出来,但是碍于语文水平有限。一直到现在才决定一定要开始,和上面说的危机感也有关系。
作为一名程序员来说,算是非常兢兢业业。正因为还算端正的工作态度,以致于在工作两年多的时候,变成了公司的研发经理,管理近20人。刚刚开始诚惶诚恐,但是年轻难免得意忘形。以致于在后面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很膨胀,然后陷入迷茫。作为程序员并未写出来惊天动地的代码,但是不管是技术任务,还是管理这个团队还算是得心应手。
但是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加上公司的业务大多是趋于内部管理系统。也让自己的技术慢慢跟不上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这也让自己意识到不足及瓶颈。于是开始反思,后面职场的路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内心询问自己是否还有冲击互联网大厂的初心?反过来,我依然可以待在这家公司,待在舒适区里做着这个小领导。
经过反复思考,与好友的交流,最终还是决定跳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过程中经过多次徘徊,毕竟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因为有可能离开这家公司之后反而会退步。
然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复盘过往的经历,再结合朋友的分析及市场当时的行情。决定要走上技术管理这条路,当时因为年龄和经验其实并不是很匹配,转型和面试过程中踩过非常多的坑,希望可以给如果和我经历类似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筹备阶段,自我思考一旦确认方向之后,有可能和我一样开始陷入第一个误区。想的比做得多,想的很美、非常美、特别美,开始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跳槽、转正、走上人生巅峰。开始制定计划,列读书清单,读前辈的成功帖。
结果一顿操作下来之后才发现XMind上的清单一个都没有动。这个阶段感觉是必然要经过的,就看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够走出来。这个源于自驱力,外部的力量相对难以改变这个情形。
过了上面的第一个陷阱之后,我算是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也至此相信不管什么事情何时开始都不晚,计划其实只是提供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思路,只要自己想明白了。计划留在心里远比躺在硬盘里更有意义。
经过一番自驱力和妄想战斗之后,接下来算是真正开始旅程了,马上会有第二个误区,往往刚刚开始激情饱满,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周也有可能是一个月。但是很容易会被其他的娱乐活动或中途的挫折打败,导致根本没有完成阶段性计划之前就选择了安逸。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做法如下:
找几个同伴一起学习,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监督、鼓励作用。很幸运一路走来都有几个小可爱相伴。
坚持每周去一天的图书馆,给自己一个相对长的专注时间。用来独处和思考,复盘工作经历和坚定初心(氛围有时真的很重要)。
上下班的时候我会在路边或者商场观察周围的人,以用来告诉自己依旧是多么的卑微(屌丝)。这一点不一定适合其他人,首先这个不是刻意去做,也不是攀比主义,主要还是起到鞭策自己的作用。毕竟所有的努力首先是拥有更优质的生活,然后安定小家,当然安定小家之前首先需要有一个女朋友,然而我并没有。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