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经常会选择跳槽的方式进行岗位的变动或转换,那在面对跳槽后的新工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快速上手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跳槽后的一些工作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金三银四已经过去,很多人从原来的旧坑,跳到了新坑,开启了新的“填坑”之旅。
到了新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快速的了解新工作,快速进入状态,毕竟活不等人,了解的过程越长,后面攒的工作就越多,反正都是自己干,还不如早点开始,所以这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总结帮大家快点上道。
总的来讲,就是一个很朴素的万金油路子——三勤:勤动嘴、勤动脑和勤动手。
勤动嘴就是多问
勤动脑就是多想
勤动手就是多写
道理大家都懂,但到底应该问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才是我今天写的重点。
缺乏系统的问,没有思路的想,乱无章法的写,都容易走弯路,做无用功,与目标背道而驰,所以除了“勤”,还得有系统的框架来指引我们。
01 多问所谓问,其实就是学,做信息的输入。
这时的你对于新公司、新业务/产品就是一个小白,哪怕你曾经做过类似的业务或产品,也需要重新归零,回归小白心态,因为不同的公司、环境、市场地位,对同类产品思考点、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信息输入阶段,带入过多的以往经验,反而容易形成枷锁,造成误判。
在问之前,先要知道问什么,所以要先整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设计逻辑,也是有准则的。
1. 准则在对新公司和新产品一无所知时,过早陷入细节是件很危险的事,容易变成盲人摸象,摸到象腿就以为大象是根柱子,形成错误认知,而这种错误认知会带偏后面每一步工作,所以了解新环境是遵循:
从战略到执行
从整体到局部
从宏观到细节
逐步深入,步步为营。接下来要介绍的问题框架,就是遵循这一原则设计的。
不过,很多时候公司不会给那么多时间让你按部就班的学习,而是很早就直接丢给你一些具体问题要处理,这时你就要两条线同时推进:
一边处理具体问题,一边按既定节奏去学,并评估好两条线的优先级,时间虽有先后,但重要性哪个都不低。
这就好像要教你游泳,不会让你从浅水到深水慢慢过渡,而是简单粗暴的直接把你丢到深水区(或者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他们以为水不深,而对你来讲很深),这个时候为了活命,只能自己快速学会游泳,扑腾起来了,就活了,沉下去了,就凉了。
这里还有个看似矛盾的地方,就是问题只有很具体别人(或其他信息渠道)才好回答,而很多较宏观的问题会显得很宽泛,所以有时我们需要把宏观问题分解一下,拆解成几个问题拼接起来。
下面就来看具体要问什么。
问题分为两个层面: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
2. 公司层面价值观:
我司作为一家非常强调价值观的公司,是每个人进入公司的第一门课。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这些,那就去了解了解,如果你不认同,那就问问自己,这家企业是否真的适合你。当然,给的钱多那也行。
使命愿景:
使命愿景是个slogan,也是立的一个flag,对于业务比较集中的公司,从使命愿景里就能知道它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因为使命愿景是对公司整个发展方向的总结概括。
它与价值观一样,都像是形而上的“玄学”,因此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但当你进入一家公司并去了解它后,你会发现这些“玄学”真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并融入到你的思想中。
业务布局:
只有了解完整的业务布局,才算对公司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虽偏居一隅,但也要看看整个前人打下的江山。
如果有内部转岗机制,那日后转岗也好找个方向。
制度规范:
这一点不必多说,人事的、财务的;公司级的、部门级的。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红线要求:
在制度规范中,有一类尤为重要,那就是红线。也许以前的东家强调少,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但到了新公司,这些都是不能碰的,轻则掉层皮,重则卷铺盖。
还有一些是主管的红线,也就是主管的某些要求,这些也要了解,毕竟你的考核主要是主管打。
常用黑话
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其中一个不适应的点就是各种黑话,作为业内知名的黑话大厂,各种黑话数不胜数。
以前说流程,现在讲链路,以前叫任务,现在叫action,但是入乡随俗,改变不了,就适应它。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