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设计师在跳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面试环节。如何在面试环节中清晰地表达自我并展示自身能力、且能将自己的设计经验与产品进行完美的结合?本篇文章里,作者对设计师跳槽过程中的面试环节做了经验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面试是设计师跳槽的必备环节,其过程中的表现更是决定了设计师能否获得岗位的关键因素。本人有很多的面试经历,成绩各异,对面试有了一些心得,希望能够为正在或准备跳槽的同行设计师做前车之鉴。
根据时间来划分,面试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表现、面试后的复盘与追踪。
文章接下来从三个阶段,逐一详细阐述其要点。
一、面试前的准备俗话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针对面试准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准备、主观准备、业务准备。
1. 客观准备面试分为现场面试与远程面试。如果是现场面试要提前确认好面试时间和到达时间,通常,到达时间在面试时间的前15分钟为宜,即可以体现自己的守时有点,也能够让面试官有所准备,不会因为自己的迟到或早到而打乱面试官的时间安排。
由于疫情影响,当前的工作招聘面试多为视频面试或电话面试,而且面试时间多为工作时间。因此,如果不能请假,最好给自己安排一个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与环境来准备相应的面试,以确保自己的网络通畅,说话清晰。
个人经验可以安排到晚上,提前预定一个会议室,并预留充足的面试时间,避免面试过程的中断。
2. 主观准备除了以上客观条件的准备,在与目标公司、招聘岗位相关的内容也有必要做相应的准备。比如了解招聘公司的业务范围、核心产品等,然后研读招聘岗位的JD,以便在面试过程中针对岗位要求,重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在面试过程中,详述针对岗位要求的个人优势以及能够带来的设计价值,让面试官觉得你是这个岗位最合适的应聘者。
另外,还要准备一个简洁、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个人简介,切忌一张简历走天下。
简历应该包括一个通用的基本信息介绍,包括学历、经历等。然后根据公司业务以及相应岗位要求,调整自己要表述的个人优势以及过往项目,来向面试官展示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暗示自己是合适的应聘者。
二、面试中的问答该阶段是面试的核心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个阶段,个人简介、核心(重点)项目阐述、Q&A环节以及反问环节。
1.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包含基本信息、项目经历及个人优势。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历、毕业时间工作经历等,需要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缺点。例如,你是非211的硕士,那就强调自己的硕士学历,避免自己的学校经历。
项目经历包括最近两年的项目经历、项目中的工作内容、个人成长等。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所面试公司的业务以及招聘岗位要求,挑选匹配度较高的经历与项目进行介绍,最好能与下个阶段的项目问答相关联。
个人优势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性格以及学习等。个人优势不仅仅要展示当前的设计素养以及方案推动能力,还要展示自己的韧性及学习能力。如果当前的项目经历或工作能力,有所欠缺,那么,学习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2. 核心项目阐述在基本信息介绍以后,面试官往往会要求面试者,介绍一个最有成就感或最好的项目进行介绍。这面试官考察面试者能力、技能、专业素养等的核心过程。这就用到了面前的专业准备。面试者可以根据之前的准备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于项目阐述的逻辑和方法很多,本人常用的方法是STAR法则,可以参考之前文章《设计师跳槽记——作品集篇》,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自己的方法。
在这里,主要根据个人的经验,介绍一下如何利用STAR法则进行项目阐述。
所谓的STAR法则,就是情境(Situation)、目标(Target)、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对于面试者而言,STAR法则可以简洁清晰地向面试官项目概况以及成就。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一个人应聘某企业的交互设计岗位,如果介绍重点项目时说“曾在公司负责XXX项目的交互设计,最终实现了项目的正式上线,并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反馈。”这样的项目介绍,对面试官来说,没有获取任何价值,甚至会给面试官造成不知所云的错觉。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