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不自觉地开小差每个人都经历过,经常在做着某件事情的时候,大脑开始放空,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身上。很多人因此困扰,如何才能破解不自觉地“开小差”?本文作者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朋友经常跟我说:
真的很想专注用心的去做一件事,但每次行动时都会被各种“外界因素”或“内在想法”打乱,即使把自己关在安静的屋子中,也很难以沉下心,有时还会特别讨厌自己,偶尔内心产生怀疑。
譬如:
工作场景中要做份PPT,狠下心一定要完成,结果刚进行半个小时,大脑思维不知被“什么事情”拉走,又跑到另外一件事上。
中午与朋友吃饭聊到拍vlog,持续两天未更新,下午一定要拍出来剪辑好,发到自媒体平台中,结果拍到一半困难重重又放弃掉。
想要用心写篇文章,发誓今天一定要写完,行动一半实在没心情写下去,晚上睡觉时反复思考“我今天又拖更了”。
这些种种情况让自己内心产生怀疑“我怎么变成这样”,明显力不从心,落实件小事都没耐心,为什么?
这一切核心并非自身无法快速进入心流,也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没有合理管理好大脑的“想法”,以及日常精力旺盛时没有合理运用好它,让它吞噬更多强化欲望相关的内容,从而造成多巴胺失调。
不断进行想法回路的重塑,最后折射至做事“不再关注过程,而渴望快速得到想要的结果”的行为,走向经常走神,无法静心的状态。
怎么办?它并非是克制欲望,合理管理时间能够解决的,智远带你从神经科学层来聊聊“走神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01 解耦假说论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基础知识,什么是走神(Mind Wandering)?在学术中解释为:一种注意意识的流失,或叫注意力的解耦合(ǒuhé)。
即,注意从当前主要任务或外部任务中脱离,并指向内部生成的思考和想法的心理过程与状态。
定义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智远从白话角度解释为:开小差,做白日梦,透支自己的奖赏系统;若非要给走神换个通俗易懂又比较洋气的词,那我们可以叫它TUT(Task Unrelated Thought),在进行与当前任务无关的思考。
1. 什么是解耦合?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被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解耦顾名思义“拆分与分离”,意在形不在,形在意不在。
便于轻松理解设定个场景案例,周日的早晨你家在听英语课程,此刻你走神了。
若按照解耦假设解释为:你之前对“要听英语的基础”有所了解,在理解更深刻内容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那大脑省下时间做什么?当然是用来干别的。
约克大学心理学教授Jonathan Smallwood认为走神使用了负责控制系统相近的机制,因此大脑负责控制执行的资源被消耗,从而抑制了对任务的反应,就好像注意资源与当前任务分离一样。
可以说,解耦合状态每天占据人大约30-40%的时间,所以不要因为总是分神而郁闷,因为你在解耦的同时别人也可以在解耦。
最大区别在于彼此所想内容不同而已,这就是耦合与解耦不同的状态,解耦的第二种说法为:“执行控制失败”(executive-control failure hypothesis)。
什么意思?走神的发生与人的注意或控制能力相关,并不需要消耗执行资源,说直白点“走不走神与控制力有关”。
如上述英语课程,你真的很用心在听但还是听不懂,那么这时你的自控力就会变差,即使走神了你也控制不住。
但在《心理控制论,人类的本性的科学还原中》研究学者提出“竞争假说”,认为大脑执行中某个潜在主题与当前主题的竞争中胜出,就会导致中断。
比如你正在写份项目策划书,但一看台表中午十二点了,此刻肚子有点乱叫,饥饿感让自身无法集中精力去做这份报告,你就会走神,思考中午吃点什么好呢?
或你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但看到某个关键词后脑子突然蹦出“我好像那件事没弄完”,关键词提醒到我了,于是你就不在专注当下。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