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决定管理水平的,是思维,而不是工具

时间:2021-07-20 09:4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在职场中领导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管理也是必要的一个技能,作为领导者需要对部门的员工进行管理,带领团队完成项目,那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关管理水平的必备思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决定管理水平的,是思维,而不是工具

管理难题,是个共性问题。上到公司老板,下到部门经理,大家都要面对,时间早晚的事情。

但真能做好管理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那么多管理类的书籍了。

今天,我就试着从一个被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说我所理解的所谓“好的管理”。

01 转变思维,方法比工具重要

这么多年的打工人经历,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如果管理者的思维不转变,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和软件,结果往往都是徒劳,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见过很多部门的领导,他们管人的方式,竟然是靠骂、靠怼。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这种状态和氛围下,无论领导说什么,员工其实都很难真正的听进去。

每天带着这样沮丧的心情,我想工作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我见过用excel管理项目而做得井井有条的项目经理,我也见过用专业管理软件而结果一塌糊涂的部门领导。

其实说到底,工具和软件只是辅助手段,真正重要的是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工具本身,并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内容。能让其发挥效用的,永远都是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

我有个朋友,他们部门,几乎没有任何管理方式可言,一切都是那么随心所欲。

这种情况,应付日常的普通工作倒还游刃有余。可一旦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就会乱成一锅粥。

有一次做项目,因为他们的管理方式问题,导致进度严重拉垮。项目组的每个人,每天都在忙,但每次汇报工作的时候,又发现所有人做的都是无用功。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门领导就变着花样的用各种软件,企业微信、TAPD、便利贴、tolist,反正就是能想到的方式都试过,可结果还是一团糟,一个工具都没用起来。

综上,只要管理者的想法不转变,任何工具都是徒劳。

02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榜样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这句话放在管理方式上同样适合。

规则的制定者、管理的执行者,就是我们考察一个管理方式是否有效、是否合理的最佳对象。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管理者连他们自己都不能做到,何谈能管好底下的人。

作为普通员工,我们不奢望什么坦诚相待,我们也不相信什么一视同仁。我们大部人,都是有样学样,在没有正确答案以前,都是以管理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如果规则的破坏者,就是规则的制定者,那这样的规则是否合理、是否有继续执行下去的意义,都是存在疑问的。

还是以我朋友的公司为例,来说说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首先是关于工作安排的事情,他们部门经理有段时间要求所有人都要进行工作汇报。按道理来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算是正常操作。无非就是汇报一下工作安排、工作进度等等。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倒不是他们自己没法写,而是他们整个部门就没有计划,都是临时紧急。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正在开发着A功能,突然来一个B,而且是立刻马上的那种。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难的是工作优先级问题。当他们有多个任务同时处理的时候,会先询问经理事情的优先级,可每次得到的答复就是,让他们自己看着办。那员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事情做完后,回过头来就会被经理指责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是偶尔发生,而是常态。

所以现在他们的状态就是,任务分配就分配了,只要没人来催,就一直往后放。这样的状态,效率可想而知。

综上,管理者的所作所为,比制定的规则内容更加重要。

03 知人善任,资源要合理分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谓分工合理,其实就是资源合理利用,将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个人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管理者需要知人善任,就是要知道每个人的优劣势,然后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员调配。

还是以我朋友的公司为例,他们公司前段时间招了几个新人。这说来也巧,就在这几个新人入职的第一天,公司就开启了一个新项目。

不过虽然说是新项目,其实以前的团队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所以对老员工来说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