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当产品新人想进入产品行业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和选择,进而找到合适的公司与职位、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也许从公司的融资轮次、面试中的问答等方面可以提取相关信息。本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产品新人进入职场前可进行的流程操作,一起来看一下。
互联网圈子里,时而有人感叹现在的95后像60后崇拜国企那样痴迷大厂,时而传来这届年轻人开始逃离大厂的吆喝声,再时而响起大厂看不上小厂工作经验的奚落声。大厂已成了“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在笔者看来,无论大厂小厂,都要经历过,才能成就全面发展与思维高度。小厂由于一个人通常要扛大厂里几个螺丝钉岗位的活,让你得到全面的历练;而大厂以其平台与战略布局,让你站在高度与广度之上来思考用户需求。
应届生如果能进到大厂接受体系化的培训,当然有利于培养好的工作习惯与产品思维。然而,想拿下大厂的校招产品offer,既要有硬实力,也需要足够的运气。根据《百万校招生 “倒在”BAT》一文的数据,2021年国家公务员最热报考岗位是2774:1,而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2021年校招非技术岗的报录比达到3000:1。
如果暂时运气还没到,没能在校招收获大厂offer,或者零经验转行转岗做产品,短时间内压根够不着大厂的门槛,此时,是否要放弃对于做产品的执着呢?这就考验了是产品真爱,还是伪产品迷。如果是真的喜欢,不妨从一众创业公司中选出互相合适的,用好小厂一人多岗的环境,获取对产品工作全流程的认识,厚积薄发,走出另一条通往罗马的路。
下文分享笔者的四个观点,希望可以帮到那些正在纠结怎样做职业选择的产品新人。
一、职业规划先行在看工作机会之前,要先回顾、更新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行业赛道、岗位方向、能力模型这三个维度,思考清楚自己目前在哪里、期望在新岗位得到什么锻炼、长期打算深耕哪个赛道。
今天,互联网对国内经济的渗透改造已经由消费互联向产业互联转型升级,to C和to B都可以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服务对象。
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和个人都无法做到一招通吃。于企业而言,即使是像腾讯这等规模的巨头,也不可能单枪匹马攻坚产业互联网,必须拉上合作伙伴,投入耐心和资源来深耕产业赛道。于个人而言,在社交电商等to C赛道积累的经验,不能证明自己可以胜任B端SaaS产品岗。指望用在某一个赛道沉淀的成长通吃其他赛道,这越来越不务实。
小结:产品人在规划职业发展时,要想清楚:自己是对to B还是对to C更感兴趣?
to B赛道里,自己的教育经历是否满足AI、SaaS产品岗对于技术背景的要求?
to C赛道里,是对社交电商,还是对科技金融、游戏直播更有想法?需要选择1-2个赛道来扎根。
2. 岗位方向2018年前后,随着互联网流量逐渐触及天花板,流量越来越贵,C端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此背景下,于企业而言,做一个大而全的、像微信这样面向全民的产品越来越不可行,主攻细分市场和产品垂直化成为潮流;相呼应地,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也被分得越来越细。
从工作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产品岗可以分为用户体验产品经理、商业化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等类型。假设你在上一家公司的产品经验侧重在对流量变现负责,而在找工作时想转去做数据产品经理(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那么,在简历过筛、说服面试官时就会有困难,尤其是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下行时期。
产品分工细化,对公司来说,通过把每个员工螺丝钉化,增强员工的可替代性,节省培训成本、提高组织效率。对产品人来说,一方面,负责的内容少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就高了;但另一方面,如果长期只负责一部分内容,就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边界。
为了对冲分工细化的负面影响,产品人要有意识地去多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比如,假设目前在做商业化产品工作,下一份工作想跳槽去做数据产品经理,那么,现在就要多跟负责数据产品的同事多交流、多合作,看看内部有无变换工作内容的机会。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产品人要像做版本迭代一样,有前瞻性布局的意识。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