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新人产品经理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对于工作总是会有些茫然,如何快速适应工作并不断进步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与你分享。
入职互联网产品经理一周了,我希望总结出自己这一周为了快速适应岗位所做的工作和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是养成总结和输出的习惯,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跟和我一样的新人产品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产品经理永远在路上~
一、入职第一周工作安排 DAY1 目标制定&了解公司产品架构:测试环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入职的第一周是非常重要的一周,是打基础,为接下来做好铺垫的一周。在入职的第一天,我首先询问了导师自己本月的任务目标是什么,我的第一个具体的目标是为了降低流量成本,做一个有关公开课营销裂变的具体方案。我根据目标制定了本周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第一周的目标是对公司业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知全局~为后续设计产品打基础做准备,除此之外需要在了解的过程中思考裂变设计可以从现有那个环节切入。
细分目标见下表:
和导师核对了自己的计划之后,我要到了测试环境账号密码,并梳理了公司所有系统的定位、目标功能。虽然我们只负责其中两个系统的运营,但还是要知道其他系统的作用和边界、系统与系统之间怎样相互配合,信息是如何流通的。这样才能站在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所负责的系统的准确定位,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图:系统定位、目标和功能梳理
DAY2 了解目前公司产品设计方向:需求池及PRD文档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工作账号,有权限去查阅产品的历史文档记录。我按照年份和月份查阅了自己组所负责产品的需求池及所有历史产品需求文档,梳理了产品从一开始到现在的迭代过程、设计思路,及发展方向。并且根据反推了目前公司主要的售前业务场景,预先自己推导了一张大致的业务流程图,为明天调研实际的现场业务做准备。
图:根据系统需求推导业务流程
DAY3&DAY4 了解公司整体业务现状:业务现场调研产品永远跟着业务需求走,不了解业务的产品不是好产品。前两天只是基于现有资料的了解还是非常的有限,画出的业务流程只是基于自己的推导,所以第三天和第四天自己主要是去业务现场实际调查业务现状,不能颅内推理。但是前期自己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也算是调研提前铺垫,在真正调研前自己做了假设和推导更能够加深自己对业务现场的理解,也更能够提升自己的调研效率。以下是我调研前做的调研准备:
#调研准备1.明确调研人员角色
在线课程顾问
院负责人
教学质量负责人(重点访谈,热情,并且什么都做过)
数据中心
客服
2.明确调研目的及输出
了解不同角色用户的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所对应的系统流程。(输出业务流程图)
挖掘用户在进行日常工作行为中的问题和痛点,提取出对应的用户需求。(观察法和访谈法)
3.研究方法
a.访谈法
b.观察法
性别
验证访谈中的内容;
观察用户的真实行为,寻找用户没有说出的痛点和机会点。
4.带着小任务去调研
目前状况和问题点:
公司目前的引流方式主要靠广告获取,一个用户名片的获取成本需要100元。现在需要降低获客成本。
留名片的用户(有意向)中,正课VIP用户的转化率只有3%。而97%的有意向但未付费的用户浪费了。
目前的用户分类:
设计任务方向:
通过用户(重点是被浪费的普通和高转用户)的关系链获取更多用户。关键词:关系链、意向用户、拉新。
要去设计裂变具体玩法,哪种玩法带来的用户付费率高,需要A/B test
调研关注:
a.留意一下课程顾问邀课,上课等这些整个流程环节,去想一下我们的裂变玩法可以从哪个点切入?
b.要去思考这类用户的意向和动力是什么?
5.注意事项
业务工作时间:11:00-22:00
访谈时间段选择:避开工作高峰期(11:00-15:00;19:00-21:00);比较闲的时间(16:30-17:00)。
不要问太宽泛的问题,用户不是产品经理。
调研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去业务现场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调研,以下为我的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1.根据第一天对售前各个角色的访谈及整理,我输出了业务的角色用例,以及业务工作的的详细流程。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