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过去一年,我如何从0到1坚持“写作分享”

时间:2020-10-13 09:1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曾经公众号盛行的时候,很多人都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孜孜不倦地写作。但是,现在写作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即使有分享的欲望,也懒得动笔写。本文作者是一个勤奋写作的人,他认为写作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起来看看他的观点吧。

 过去一年,我如何从0到1坚持“写作分享”

从开始写作分享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一年。这一年也陆陆续续写了20来篇,虽然不是什么深度好文,但对我个人而言,是最好的“成果总结”。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这一年也收获了很多,尤其是个人精力管理、思考角度、知识体系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次,也就着“写作”这件事,谈谈我的经历和看法。

一、为什么写作

 过去一年,我如何从0到1坚持“写作分享”

工作久了,认识的同行也越来越多。渐渐发现有些同行会在工作外,一直在坚持输出,感觉他们在工作强度如此大的情况下,还能这样坚持,打心底去佩服。后来深入交流发现,这件事其实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最有效方式,后来想想不妨也试试看。所以写作的动机,其实是蛮纯粹的。

其次就是借这个方式来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日常工作、交流等各方面增长见识和经验,但是这些都只是在脑海里。

相信大家都听过,“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其实只有真正记下来,才能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养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会发现哪怕有些地方已经很熟悉了,但总会有有些“知识盲点”,这个时候会知道去弥补这方面的缺失,那么这个知识点就会显得更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最后就是交流分享。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人“互动”的职业,那么“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通过这样的介质,既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别人,也可以收获一些来自同行的反馈建议。而这样的双向交流,其实也是潜在促进自己不断去完善。

二、如何写作

写作看着只是简单写个文章,但是写什么内容(定位)、什么时候写(规划)、应该给谁看(用户)、以什么形式展示(产品形态)、怎么才可以有更多人看(运营渠道)等等,这些都应该思考的。

所以一开始我也把“写作”这件事当作了一个“产品“去对待,以一个“产品项目”的形式去规划执行,这样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

1)定位

既然当成产品形式去执行,那么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如果连这个都不搞清楚,那么在后续的输出也只是来一想法就写一个想法,片面也不系统。所以在开始前,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围绕“互联网”、“产品经理”、“大数据”等行业及垂直领域的内容输出,旨在分享这些领域的一些个人经验和见解。

2)规划

前面也提到有一个想法就写一个,这样的输出其实是无法保障的,也很容易会缺乏动力而懈怠下来。事实上,我把写作主要分成了2个阶段去规划的,第1阶段也就是第一年更多会写产品及互联网的一些通用知识,主要是为了沉淀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框架,所以就会围绕这样的方向去输出相应的内容沉淀。

当完成了第1个阶段之后,第2阶段更多是垂直领域的输出,可能会更多些和工作细分领域更贴近的内容,比如大数据、AI、中台等等。这样契合自己当前的工作阶段(处于打磨细分业务领域经验的时候)。那么在有了这样大的方向后,就自然而然可以拆成每个月写哪些内容文章,这样就有动力和节奏去执行,长期下来就形成了习惯。

3)实践

如果把写作当作版本来做,那么就要有需求及策划文档。而需求就是选题,我为什么要写做这个,是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实现什么。策划文档就是写作内容,包括内容框架、核心要点、落地的内容形态(包括版面布局、字体设计等规范)。

其次写作内容的输出物要当作一款面向C端产品去对待,有自己的调性、产品规范,这样才是呈现一个系统和专业的产品态度。

作为承载物,最后选择了“公众号”作为最主要的产品输出形态,所以在一开始我就确定了统一的样式规范,包括封面、版面布局,甚至头像、正文字体字号也有做规定。留心的读者会发现,每篇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保障统一,不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散文”,这样也是希望能让大家看的舒服些。

4)传播

写出来自然要有人看,才能有更多读者和交流的可能。基于定位我的目标用户是产品领域从业者、互联网从业者,那么找到这些群体除了内容要垂直定向外,传播渠道也要细分。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