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职位,因为我们可以在一间会议室里做出微信,我们可以在一个小屋子里定义出小米手机,自此,无数人有了不同的机会,无数人的生活因此改变——这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荣耀。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做产品的三种思维,与你分享。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自己最近在准备设计一套智能家居相关的产品,便想着先去梳理自己的分析思路,这些思路源于我过去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后来想着与其自己一个人用,还不如写出来并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是《从用户体验分析》系列的第七期,我们Z世代看番剧有“七八定律”,意思是当番剧出到了第七、八集,往往会有一些彩蛋或福利,我打算遵循这个传统。
三种思路先导目录:
用户体验五层次(五要素)
关注细节,找到联系
逆向思维
一、用户体验五层次第一种思路是我们熟悉的常规思路,我想采用用户体验五层次作为框架来说明。用户体验五层次是一套很经典的产品框架。由五个层次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我打算从深往浅聊聊。
1. 战略存在层聚焦的是企业战略与用户痛点。需要明确两件事:
我们要通过产品得到什么?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这里面涉及的知识有需求分析、战略规划、竞品分析、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用户研究等许多定战略、找痛点的方法。去找到自己的产品能够为用户解决什么样的痛点,并如何能持续使用户产生依赖。
2. 能力圈范围层与资源结构层聚焦的是依靠企业的能力与资源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需要明确的两件事:
我们要做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因为企业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把最核心的资源布局在最确定的点上。这里涉及知识会有产品策略、项目管理、用户画像、场景分析、用户体验地图、服务体验蓝图、功能定义、运营策略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调动资源还是建设能力圈,都与最终的战略相关。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路上遇到艰难险阻,但孙悟空总是能从天上搬来救兵;悟空能上天固然是他自己的能力,但神仙愿意下来帮忙,为的是最终取得真经的战略方针。
3. 角色框架层角色框架层是表层,是将在上面三层里确定的战略、需求、产品策略、功能定义等具像化,包装成一个向外接入的整体框架,框架就是框定每个页面需要多少元素,它们之间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是流程图制作、产品原型设计、交互设计等。
4. 感知层感知层是表层,是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知。比如产品的颜色、外观等;涉及的部分是视觉设计、运营设计等。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能了解到一个产品从确定战略,确定需求、确定框架到成品的一整条流程。这条流程具有高效协同的特点,许多好产品,都可以从这套流程里出来。我们也能看到,做视觉、画流程图、做原型其实只是做产品的表层的一部分,更深的层次是对用户痛点的把握;并根据用户痛点、用户人群去确定产品战略、产品策略,分析使用场景、绘制体验地图,找到可续提供给用户并使用户产生依赖的确定点。一个产品外观做得再好,如果不能提供满足用户的确定点,那这个产品是失败的。
以上,是我想聊的第一种做产品的思路,你会发现这个思路会涉及很多方法;方法其实就是套路,就像一个个模板,你只要套入这个模板,按照产品设计的既定路线走下去,做出的产品离用户预期就不会偏差太远。这是许多产品经理入门要学的东西,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磨练。但是我们要知道,靠套路成为不了高手。
二、关注细节,找到联系从第二种思路开始,我希望能打开你的思维。我想告诉你一个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三十讲·跨界创新》里讲的婴儿恒温箱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19世纪70年代后期,妇产科医生斯蒂芬·塔尼在逛动物园的时候,看到了小鸡孵化器,看到了小鸡在温暖适宜的环境里蹦蹦跳跳,于是就想到能不能也给婴儿提供一个这样的仪器,给婴儿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来改善新生婴儿死亡率低的现状。于是他聘用了动物园的饲养员奥迪尔·马丁,两个人合作用小鸡孵化器的模式,制作出了给人类用的婴儿恒温箱。斯蒂芬做了统计。使用了他做的婴儿恒温箱之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死亡率从66%降低为38%,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人的生命。1950年到1998年,近5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75%。研究认为,它超过了20世纪其他任何一项发明。因为它在生命之初提供帮助,让一个新生儿拥有了人生。这么一个伟大的发明,来自于一个医生去逛动物园,看到的小鸡孵化器。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