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智能手表这块屏是怎样“爬”上我们手腕的?

时间:2020-10-14 09:3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手表作为一款工具,它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传感器、算法、芯片的不断进步,手表越来越智能化。智能手表几乎成了手机厂商的标配,也“爬”上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手腕。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智能手表是如何发展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智能手表这块屏是怎样“爬”上我们手腕的?

核心要点:

随着以三星、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巨头入局,智能手表产业的第二次转折到来了。

巨头手机厂商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手表以真正智能的意义,它们的入局将智能手表从小众推向了大众。

在智能手表市场呈现增长而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萎缩的趋势下,抓住智能手表的红利成为多数手机厂商谋求增长的突破口。

“在我们所见之处,到处都是屏幕。一种新的传播和显示技术正把书本拱到一边,并将影像,尤其是运动的影像推向文化的中心,我们正在成为屏幕之民。”

这是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在四年前出版的《必然》中的一句话。

时至如今,书中描述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而时间回溯,屏幕如此之深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距今也不过十年而已。

智能手机已经被称为人们的第二器官,而另一块屏幕的普及则近乎宣告屏幕时代个人私域的终结——智能手表,让屏幕可以24小时与皮肤亲密接触,然后持续不断地监控并向个体输出信息。

没有人能抵挡住这一诱惑:现在,推出智能手表/手环产品,几乎变成了手机厂商的标配。在它们的宏大规划中,智能手表是构建IoT生态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三星、苹果,以及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内大厂都陆续布局了智能手表领域。而在消费者端,智能手表也已经爬上了越来越多人的手腕。

得益于传感器、算法、芯片的不断进步,如今,智能手表已经可以监控心率、测量血氧、计算步数,越来越多功能被装进手腕处几平方厘米的小盒子里。而围绕这块小小区域的争夺,可见的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

虽然与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之于市场和行业的影响显得更加润物细无声,但是在愈加逼仄的智能硬件争夺战中,它的地位却被逐渐抬高。

围绕智能手表的争夺战是如何打响的?它的未来又将往何处去?

一、移动互联网革新手表

关于智能手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A smartwatch is a wearable computer in the form of a watch——智能手表就是“披着手表外衣的计算机”,具备基本或高阶的信息处理能力。

广义上的智能手表诞生历史并不短。

1972年,汉密尔顿制表厂生产了一款名为Pulsar的电子表。这款数字显示式腕表除了告知时间,还具备简单的计算和定时功能,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块智能手表。

但直到21世纪初,智能手表都无法取代传统手表。相较于设计精致,制作精良的传统手表,智能手表无论在材质、耐用性、续航、外观多样性还是可传承性上,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1世纪的头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2007年,乔布斯在旧金山Macworld上向世人展示了第一款iPhone,作为第一款“去掉键盘”的智能手机,iPhone大屏提供的极佳触摸体验使人们爱上了系统中精致设计的应用程序。看准趋势,2008年,苹果果断推出了iPhone 3G版,两年后发布的iPhone4,则彻底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对智能手机的探索成为那几年的主题——2009年,LG发布了限量版的“智能手表”GD910,官方对其的定义是直板腕表式手机,很明显,这是对手机未来的探索,而不是对智能手表的革新。

但由智能手机启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为智能手表带来了发展机遇。改变在2012年之后逐渐发生,先后有三路玩家进入这个领域,分别是初创企业、LG等综合设备厂商和苹果、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

初创公司中,Fitbit和Pebble是表现较为突出的两家公司。

Fitbit在2012年发售了第一款计步器,专攻运动领域。该款手表不仅可以记录步伐,还可以算出每个人在坐、走或跑时的体力消耗情况。2013年,Pebble推出了E-paper智能手表,它可以提供运动计步、音乐收听等功能。

Fitbit和Pebble拉开了智能手表发展的序幕——2014年,Fitbit手表和Pebble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分别达到了60万台和70万台。

面对智能手表这个“未来可能的”蓝海市场,索尼、联想、LG等巨无霸企业当然不会置身事外。

2012年,索尼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智能手表——Sony SmartWatch。这款手表可以兼容大部分iOS和Android设备,并在屏幕上实时显示Twitter、Facebook、邮件等信息。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