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金融科技化,不只是“互联网+”

时间:2020-10-19 09:3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金融科技化不只是在金融行业的基础上加上互联网就够了,它的重点是需要让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生态系统。本文作者从金融科技化的现状出发,对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金融科技化,不只是“互联网+”

在产业科技化日渐深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了与新科技深度融合的序幕。

作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金融行业亦不例外。

不过,在金融产业科技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某些“互联网+”的影子,最终让好生生的金融科技化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很显然,如果金融行业的科技化仅仅只是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简单相加,而忽略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所谓的金融科技化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然需要选择一种有别于“互联网+”的模式,所谓金融科技化的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的固定思维,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时代。

那么,什么才是有别于“互联网+”的模式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弄清楚了“互联网+”模式的“关键部件”,在金融科技化的过程中,避免与这些“关键部件”触碰,那么,跳出“互联网+”的怪圈,便不再是一种幻想。

回顾“互联网+”模式,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流量和资本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玩家都把获取流量和资本看成是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避免对流量和资本的依赖,找到流量和资本之外的新驱动元素,成为金融科技化真正开启的关键所在。

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思考互联网时代的玩家对流量和资本依赖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玩家们对于流量和资本的依赖便会迎刃而解。

其实,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们之所以会把流量和资本看得如此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流量和资本是互联网玩家们的吸收养分,光合作用的关键要素。

资本的投资是互联网玩家在获取养分,流量的获取是互联网玩家在光合作用。只有两者相互协同,互联网玩家才有生存下来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金融科技化陷入到“互联网+”的怪圈,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要建构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重塑玩家们的能量获取与消耗体系。

01

根据我的理解,金融科技化的养分更多地来自于对于金融行业的激活、重塑和再造,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流量收割。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金融行业的流量并不如互联网时代充沛

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以C端用户为主,金融科技化时代的流量主要是以B端用户为主的。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很多的互联网平台有少则上千万,多则上亿的流量,并且这些流量的获取成本是相当低的。

到了金融科技化时代,流量早已不像那个时代那样丰沛,流量的获取成本同样正在不断攀升。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用流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无疑会使我们的发展路子越来越窄。

因此,我们不能再把流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了,我们需要在流量之外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以驱动金融行业驶向更加遥远的深海。

这就需要我们立足金融行业本身,从战略纵深上下功夫,通过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精耕来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其次,资本的投资策略发生改变,更多地开始坚持长期主义

相对于互联网时代资本的狂热与躁动,现在的资本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与客观。现如今,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长期主义,生命共同体等理念。

说到底,资本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第三方,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开始更多地参与到行业的建设与运作过程当中,以此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当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开始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的策略同样需要发生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发展的需要。

对于金融科技化的玩家们来讲,我们同样需要进行相类似的调整,以适应资本市场的新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本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化的玩家同样需要放弃以往只做平台的思维,通过更加深度地参与到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通过长期的精耕细作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协同与共生。

从互联网时代的两条生命线——资本和流量来看,我们都需要更加深度地介入到金融行业本身,通过对金融行业本身的深度改造,才能跳出原有的怪圈,真正进入到属于金融科技化自己的“时区”里。

02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