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响起以来,到家场景就成为全渠道发展背景下的关键一环。那么到家业务壮大背后有怎样的市场需求呢?又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这个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阻碍呢?
早在1月初,知情人士透露:58到家正接近完成一笔Pre-IPO轮融资,公司估值逾10亿美元。一旦完成该轮融资,58到家将计划为赴美IPO,届时将寻求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
到现在,58 到家覆盖美业、家政、保姆、月嫂、搬家、洗衣等服务,布局了400多个城市,4000多万个家庭,上门服务人员超360万。其在全国建有50多处培训基地,包含15个大型菲佣式培训基地。
其CEO陈小华更是预计,58到家2019年成交额达到了200亿。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响起以来,到家场景就成为全渠道发展背景下的关键一环。但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去深度思考一下:
怎样的市场需求在将到家业务捧大?
到家业务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这个行业空间多大?阻碍多大?
58到家部分到家服务,图片来自Useit
01 和90后做生意本质是一场能耗游戏早在2019年初,尼尔森(Nielsen)发布的一份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显示:在消费意愿方面,90后消费意愿为63点,高于其他年龄段。
这意味着,喊了许久的“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终于从趋势变为了现实。
这个节点下,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构成的新兴市场中,商业竞争的关键是什么?
在此之前,商业竞争可能聚焦于价格。
几年前,我们曾在调研姚记扑克发现,这个行业50%左右的扑克牌,都来自非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他们不需要专业的生产线和高质量的纸张,粗糙的产品并没有影响销量。
总结原因,是这30年左右,消费者更多是喜欢便宜的。
这个逻辑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2012年前后,京东崛起,与当当、苏宁等渠道大打价格战。
当年电商价格战的媒体报道,图片来自同花顺
2016年,我曾接触到海尔孵化的一个烘焙烤箱项目——海尔小蓓。当时,CEO马钢表示,在电商开启价格战后,一台传统烤箱利润通常在5%之下,一台基本只能赚30元。
这其实是在透支整个中国制造业。那些传统消费品牌一向都是在面临滞销是打折促销。他们发现,只要产品一降价就卖得好,所以错误地判断为:用户只喜欢便宜的。
到最后,整个中国制造供应链上,你想采购质量好点的原材料都难。
90后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后,价格还那么重要吗?
确实重要。去年6月,唯品会联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显示,90后中接近90%会先比价再做购买决策。
但需要点明的是,比价购买只是极致性价比追求的表现,其前提来自于收到认可的质量。
之前一个抖音短视频很好地反应了90后新的消费特点:
一个女孩在路边问水果价格,对方回答0.98元/斤。不假思索,这个女孩还是选择回社区买1元/斤的。
原因不是后者质量更好,也不是距家近不费力,而是1元的价格便于计算。
用心理管理学专家陈禹安的理论来说,0.98元/斤的价格,让消费者觉得“能耗”提升了。
他认为,当商业进入了以富足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时代,需要考量的就不仅仅是价格,还有能耗。
我们常遇到的一些能耗问题:
比如空间能耗。
当你想买一瓶矿泉水时,你楼下每200米都会有便利店售卖,但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哪家便利店离你最近你就会去哪家。
上升到商业角度,这就影响到门店选址。
就算是进入了一家便利店,一个货架上摆满了不同的矿泉水。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一定是哪瓶水你最方便拿,你就会买哪瓶。
上升到商业角度,这就影响品牌的KA渠道抢占和货架陈列。
再比如时间能耗。
假如你希望是在电商平台购买这瓶矿泉水,在其他因素不影响的情况下,你一定会选择盒马、京东到家这种即时送货上门的。
盒马30分钟必达广告,图片来自sohu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