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6个人,拼丽思卡尔顿酒店双人下午茶套餐”、“60个人,每人100元拼租一天法拉利用来自拍”……这两天,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公众号文章,在网络疯狂刷屏。其实,名媛拼单不可笑,可怕的是真有钱的人依然在拼单。
这几天关于「名媛拼单」话题热度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一是我觉得“名媛”就跟“贵族”、“地主婆子”这种词汇一样早就过时了;二是人人都有拼单的权利,什么时候成为了穷人的特权了。
现阶段,要知道装逼的确是刚需,有钱人除外,要不哪有那么多想办法打造个人IP之类,朋友圈那些炫富、晒爆发机会的东西,大家也乐意一起去点点赞,套路早就透明了,大家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毕竟人艰不拆,成年人本身欢乐本来就不多。
01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听以前老板讲的,一个是我亲自经历。
前老板多年前去纽约参加联合国举办一个生物产业会议,当时在他们展区的人比其他展台都要多,原因是入会的人员都在抢他们出的免费键盘和鼠标垫,但还是表示很惊讶,没想到能够进那个峰会的人竟然也这么爱便宜。
另一个故事,我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想尽办法要去互联网公司上班,后来去了一家电商公司工作,但是感觉实在找不到头绪,后来我老婆跟说我,你这种网购只上当当、京东的,哪里知道什么是电商?
做电商,一般都有小女人思维才行。说着她把自己的手机给我看,都是一些返利、积分、优惠券之类的APP。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贪便宜是人类的天性,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无关;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很多都是在钻研这个“贪”字,让他们觉得很好玩。
比如双11、618等网络狂欢节如果没有低价、打折、优惠券还好意思叫“狂欢”吗?直播带货这么火,如果价格是和网店里的原价,还有人会行动吗?
甚至可以说,每个人无论贫富都不喜欢占小便宜,那中国互联网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仅是爱贪小便宜,而且还爱“白嫖”。Windows系统之中office等办公软件有多少人愿意付费的?有多少愿意付费在网上听歌?或者为自己经常使用的软件充值成为高级会员的?
不排斥会有,但那绝不是普遍。
甚至如果不客气的讲,每个人无论贫富都不喜欢占小便宜,那中国互联网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并且贪小便宜和有装逼刚需的往往的确都是同一群人,似乎是一体两面的。
02现在社会,人们对于人的世俗评价是非常“单维度”的。
比如面试基本以貌取人,相亲基本上看房子和车子,交友基本上看消费能力是否和自己是一个水平线上的;有的人通过花钱做牌面、做形象装修挤进圈子,导致这种外在标志尺度是非常紊乱。
当然,也有的人想办法出来返璞归真。
在商业世界里,对那些渴望消费升级的人钱是很好赚的,可以说他们“最旺盛的韭菜”。
比如苹果手机为什么生产线基本在中国,量产能力很强,却为什么不降价?
那是摸透了国人要“逼格”的心理,BBA一些入门车型不是断轴、自燃、漏机油就是疯狂减配,不是一样卖得火、满大街都是。中国人去海外旅游扫货,一些LV的包、皮草甚至是国内工厂生产的运到国外贴牌再卖给中国人的。
还有医美产业,那海报广告非常直接,强调把整成网红脸当做是女孩们的投资,有一个漂亮女孩说,“我在脸上动的每一刀,都要狠狠的赚回来。”
当然,这种消费主义潮流之中,有的人被裹挟其中,有的人怡然自得,有的从众消费,有的是也有苦衷。
反过来,有极少人跳了出来,就像会阳春白雪去做下里巴人的音乐和民歌,高科技数字化武装的去耕地,在一线城市的技术员去做社会底层的生意,过气明星去老少边穷地区巡演,这些事情绝对比在同一层面做竞争要更为“犀利”。
事实上,拼多多拥有最广泛的消费者基数、美团拥有全中国最不重视餐饮质量一人群、58同城才是本地信息服务需求的最大群体、抖音快手们才是基层百姓的搜索引擎。
这些是中国“最大公约数”,通常难入知乎、小红书主力用户们的法眼,这些看起来眼界很高的人,对“名媛拼团”或“装富产业链”群嘲和围观的同时,早就在学业事业婚恋道路上掉进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利匹克思维陷阱”里?
这就好比一个人考上了重点本科,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怎么考上重点研究生,或者托福雅思出国上名校留学,而不是想怎么帮助学弟学妹也考上名牌大学。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