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今年的疫情,农村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城市里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形成尴尬的局面。因此,不少农批人开始考虑电商的可能性。但是做电商并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事情,其中的艰辛和风险需要被慎重考量。本文作者参加了2020年农批行业年会之后,总结了一些关于农批电商的看法,与你分享。
2020年10月14日-16日,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在湖北宜昌主办了202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年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局势·破局·智赢未来”,与农批市场行业同行一道,共同探讨疫情常态下农批市场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听说,原本就400人规模的大会,在报名截止日期结束后还不断有人联系参会事宜,最后到会人数超过500人,可谓是嘉宾云集,热闹非凡。这也说明了在后疫情时代,整个农批市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家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最让沙师兄感慨的是大家对电商态度——憧憬与彷徨并存。
一、两场疫情聚焦中国农批市场两场新冠肺炎疫情都发自农批市场,从而让农批市场呈现在聚光灯之下,其中的问题也被一一曝光,为全社会所关注。
疫情曝光后,相关市场均被关闭,农副产品进不来也出不去,农产品流通也陷入了短暂的停滞状态。以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为例,一边是商户连夜被隔离,货物就地处置,损失惨重;另一边是城市菜篮子供应受到短暂影响,物价上涨,但互联网生鲜与社区团购等到家平台却订单飞涨。
这两次疫情带给全社会的是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教训与思考,对处于风暴中心的农批人来说,也许更加的刻骨铭心。在内忧与外患之下,面对这个复杂、多变、模糊、不确定的数字化时代,农批市场与农批人将要何去何从,以及从何下手?这应该是大家心中共同的困惑。
二、电商未必是农批市场的良药“做电商,怎么做?需要多少年?多少钱?”
面对做电商的话题,很多农批人心里其实没有底,所以问题也特别的简单直接。在此次大会上,也许农批市场的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大家在思考如何做电商的事情,有期待,但是也迷茫。
其中,台上的嘉宾有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彭继远彭总,一个从业近40年的老农批人。彭总的回答一阵见血,声音洪亮而坚定,大意是做好三年投入不赚钱的准备。
这就是做电商的事情。不仅仅是农批行业,其他行业作电商也同样如此。因为做电商不只是卖东西,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彭总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对方目前的盈利规模怎么样。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对方公司的资金实力怎么样,能不能投得起做电商的这个钱,支撑得起发展电商的战略。
这时候,沙师兄相信很多想要做电商的农批人都会开始心里打鼓了。“三年投入不挣钱?还可能打水漂?这样不确定的亏本生意还要不要做呢?”——这就是电商,不做怕落后,做了怕送死。反正横竖都是难,就看怎么选。
最后提醒一句,除了电商以外,农批市场还有几个转型的的路径。其中彭老爷子在他的主题演讲中已经说得特别清楚了,可能理论高度比较高,也比较抽象的原因,大家不妨多跟彭老去请教。但是有一点沙师兄必须提醒大家,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与资源禀赋不同,所以适合的发展道路也会有差异,最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点必须切记,切莫病急乱投医。
三、是否能做好电商的四个能力标准结合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与观察来看,沙师兄认为做电商需要有四个基础能力——分别是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运营推广、客户服务。但是做农批电商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因为农产品的特殊性与大宗商品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交易模式的复杂性。
单品供应链管理是农批人的优势所在,多品供应链管理则未必,对农批市场而言管理多品供应链也可能是个挑战,因为多品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业务复杂度的指数级提升,原有管理模式与流程可能不再适用。
物流配送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做了电商,前期也许还能采用传统的模式操作,但是一旦稍微起量,则工作量的增加会需要相应增加人力,或者投入使用物流配送系统。除了成本,更是能力短板的补足。
电商运营推广与客户服务,对农批人来说是较少涉足的领域,似乎很少有做得特别好的。如果说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物流配送能力是硬实力,那么电商运营推广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则是软实力,不能只有硬的优势,还得有软的吸引。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