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天下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这句老话流传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还是被骗。一些网络抽奖号称中奖率极高,本质上都是广告,引向下一次消费。更有甚者,利用人性弱点,无孔不入,商家赚钱,消费者被骗。本文将对网络抽奖进行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手机付完款后,常常会跳出来一个抽奖转盘,而奇妙的是你常常能够抽中。
你以为你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其实你不过是陷入了一个“甜美”的谎言当中。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放在网络抽奖上也是那么回事,在网络抽奖的背后,是一条巨大的灰色产业链,它们利用人性的弱点,无孔不入肆意妄为,不少商家厂家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却投诉无门。
那么,网络抽奖到底是如何赚钱的?消费者被骗到底该怪谁?平台又为什么不对这种虚假广告进行抵制?
一、网络抽奖无处不在网络抽奖实际上就是一个弹窗界面下的虚拟转盘,打开微信、抖音、支付宝、腾讯视频、微博等网络平台,各式抽奖小程序和相关页面随处可见,就连在网络平台上填写问卷,最后也有“抽奖转盘”环节。
网络时代抽奖环节简直是无处不在,而抽奖转盘上的奖品却令人咋舌:百元话费礼包、动辄千元的代金券、百元现金红包、50万元的保险额度。
但是,消费者想抽中却是难如登天。网络抽奖软件开发一般都会“留一手”,平台方可通过第三方软件随时随意设置奖品内容及相应的中奖概率,最终指针都会和这些奖品“擦肩而过”,反而是落在商品优惠券、保险额度等“大奖”“特奖”身上,指向下一次消费。
在网络抽奖上,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你没抽到不亏,最要命的是你抽到了。所谓的“大奖”“特奖”背后都暗藏着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
网络抽奖是如何套路你的?网络抽奖是怎么赚钱的?
自古真心留不住,从来套路得人心,这看起来就很假的网络抽奖还真的能套路不少人。相比于那些真心卖货的,套路满满的网络抽奖,其卖货能力真的让你意想不到。
网络抽奖有两种,一种是付费抽奖,一种是免费抽奖。但是不管是付费抽奖还是免费抽奖,逃不开的都是商家给消费者挖的大坑。
1)付费抽奖,抽中的概率极低,甚至根本没有
黑猫投诉上就有用户反映过自己在CF(穿越火线)10月SVIP自助餐抽奖活动中,充值了1600多元抽奖425次未抽到一件永久道具。
此外还有先买东西再获取抽奖机会的,结果证明这只是商家为了骗钱而刻意编造的骗局,奖品子虚乌有,兑换时商家无影无踪。
这种骗局还上了新闻。新华网报道曾有当事人在网络上看到一次抽奖活动,声称只要下单购物满299元就可以参与抽奖,且中奖率百分百,奖品都是高档手机、奢侈品牌首饰等,结果东西买了一件又一件,奖品什么都没有。此后嫌疑人报警,与此事相关的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2)免费抽奖,抽中的概率很高,但是暗藏商家层层套路
1800元化妆品,3000元的智能扫地机器人,1000元的乳胶枕头……当大额优惠砸中你的时候一定要再三想想。新华网就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北京的黄女士在抽奖程序中获得一张1800元化妆品的优惠券。收到商品之后才发展该产品属于三无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联系支付宝官方获得的答复却并不满意。在交易信息中,商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及详细信息。
商家放出大额优惠券诱导消费,消费者买到低价伪劣商品却投诉无门。其实,经销商只是利用抽奖的形式低价处理库存尾货而已。相比于淘宝上的那些明码标价的甩卖商品来说,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欺诈。
3)做任务拿奖品,压榨你的价值奖品却不给你
这类型任务的完成难度远超想象,需要用户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例如让你在某个时间段内加入多少个群聊;要求你连续再登录多少天才可以提现;要求你必须要邀请多少好友才可以提现;甚至还有要求你绑定银行卡、身份证等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操作……
其实就是利用抽奖活动博取关注和点击,圈住用户的注意力形成了流量,然后将流量卖给广告主变现,至于你最后你能拿到什么好处,这得看“商家”的良心了。
4)诱导填写手机号,强行开通付费套餐
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中奖后要求输入手机号免费领取,结果发现这就是个大坑。在投诉网站上,用户“小疯猴子成人精”就提到过,她在芒果TV看到一个抽奖,抽到后提示送4G流量,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就直接扣费40元,说她开通成功40元4G国庆专属流量套餐,去芒果TV查看有关流量套餐也找不到,想在中国移动通信APP取消也没有该业务。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