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在如今这个智能化时代,智能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智能产品来解决。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节省时间、节省精力的事情,但是对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老年人来说,生活则变得很不方便,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那么,在这个智能时代,老年人该怎么办呢?
2020年10月25日重阳节,央视CCTV13《共同关注》节目提到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亿5388万人,将近2亿老人未接触过网络(《共同关注》 20201025)。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移动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
其中,大部分人为老年人,包括不识字的老年人,包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知识有文化的老年人。智能手机目前已很普及,但是有多少老年人能熟练的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中的应用呢?
这种情况在随着今年新冠疫情的持续控制下,被放大,只要出门,不管去哪都需要提供健康码,超市、坐公交、银行、市场等等所有场所几乎都需要提供健康码。
我们常常能看到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被拒之门外的老人,没有健康码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不仅仅是健康码,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力争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各种移动应用层出不穷,导致老年人与这个社会的脱轨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一、现状分析纵观身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据我的观察,因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影响老年人生活,对老年人日常出行、生活造成影响的有几种情况,来举几个例子。
1. 网络支付现象描述:很多老年人不敢把钱放在软件里,更不敢绑定银行卡,恐怕哪天不小心把钱全部支付出去,钱怎么花出去的都不知道。对网络支付操作不熟练,不敢放心使用。
造成结果:网络支付已很普遍,手机支付不会用,出门买东西商家找不开零钱。
2. 网约车现象描述:近几年网约车的出现,在需要打车时,都是先在网上约车,等待司机来接,很少再有路边拦车打车的现象。
造成结果:老年人不会网约车,出门想打个车,很困难,就是看到空车也拦不下。
3. 银行认证现象描述:银行的好多业务目前已实现自动化,需要手机配合操作完成业务。
造成结果:辛辛苦苦跑一趟银行,但因手机使用不熟练,或者需要下载相关的应用,导致业务无法顺利办理。
4. 火车票现象描述:外出前使用手机线上查票、购票、余票数量等信息透明可查,筛选、退票、改签均可操作,赶上节假日,提前30天即可购票。
造成结果:老年人不会使用购票软件,在不知是否有票的情况下也只能去车站窗口排队碰碰运气,退票、改签等也只能跑窗口。节假日购票需求量大,去窗口买到票的机率非常小。
5. 医院挂号现象描述:在线预约挂号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医院一般提前五天放号,用户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挂号。如不在网上预约,医院里大多也采用自助机挂号和取号的方式,人工窗口越来越少。
造成结果:老年人在不会使用软件挂号和自助机挂号的情况下,只能到窗口排队挂号,需要早起很早去排队,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成功挂到号,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不便。
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应用,我们足不出户,只要动一动手指,吃穿住行都能解决,外卖、打车、购物、购票、就医等等。
我们在追求更快更好更高效,在夸赞当今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时,是否听到身边的老人也在感叹:“现在真好,什么都能手机操作,可就是学不会,不会用呀”。
这句话提醒我们,老年人是想用想学的,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身边环境的问题,学起来困难,学不会。他们并没有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反而却是因种种原因感受到各种不便。
进入社区市场,除了摆满的菜品外,还多了样东西,就是收款码,客户买完东西后,直接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但实际上市场的主力军多为老年人,网络支付明显不太适用。
相比之下,老年人现金支付使用的更多。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不使用,甚至是不愿意学着使用智能手机和应用呢?
不愿意学,觉得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学习,从心底里抵触。
记不住,功能多、步骤多,操作复杂。
安全意识,觉得网络不安全,怕被骗。
智能手机、智能应用软件操作复杂、功能繁琐,用户目标定位上主要面向的还是中青年,面向老年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软件相对较少。
有的应用虽然有使用教程,使用说明等,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很难学。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