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烧光60亿!“全供应链”拖死了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

时间:2020-11-06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由于今年年初的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在这一段时间里发展迅猛,生鲜电商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其实生鲜电商早在零几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当时的易果生鲜,但因为发展原因最终还是没挺过去;本文作者分析了易果生鲜以及现在的生鲜电商行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烧光60亿!“全供应链”拖死了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

“在生鲜电商这个赛道上,冷链物流就是它的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玩家都是这条路上的赛车手;目前来看,这条路还是一条山路,上面的玩家有的开着跑车,有的开着货车、有的开三轮;而易果曾经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这条路建成高速路。”

当前,生鲜电商赛道正热,我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却宣布破产重组。

破产原因,外界猜测是阿里为扶持自己孵化的“亲儿子”盒马鲜生,而放弃投资出来的“养子”易果生鲜;而另有内部员工称,阿里采用赛马机制,是易果输给了盒马。

早在2013年,阿里即主导了易果的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接着,阿里领投了易果B、C两轮融资;直到2017年,天猫还向易果注入了3亿美元,作为其D轮融资;阿里还一度将天猫超市的运营权独家授予易果。

哪怕是“养子”,易果也是一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养子”。

为了揭开易果破产的原因,笔者采访了生鲜电商的业内人士,其中包括多位曾在易果任职的工作人员。

掀开冰山的一角,易果陷入负债漩涡,最终不堪重负,主要是由于自建冷链物流带来的巨大成本。

一、领跑者

2005年,淘宝网、京东商城刚成立一两年,网购还没有普及;在上海生鲜市场,就出现了一家名为“易果生鲜”的电商——这一年,也被作为中国生鲜电商的元年。

刚上线时,易果只做单一的水果品类,这时候,市场上几乎没有像样的生鲜电商;易果一路坦途,市场越做越大。

2009年,易果将生意扩大到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烘焙等生鲜全品类;一年后,获得了天使轮投资。

在易果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也逐渐启动,步入正轨。

2009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年,这一年,中国3G正式发牌,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同时,居民收入提高,生鲜的市场需求提升,生鲜电商的赛道正在预热;2010年至2012年,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网、京东生鲜等相继成立。

2013年至2015年,赛道变得炙手可热,资本持续涌入、多家企业跨行进军;每日优鲜、一米鲜成立并获得融资,天猫、一号店、京东到家、美团等都布局了生鲜领域。

也是在这个时候,易果与阿里结识。

“明显看到生鲜消费的势头有点起来了,我们判断,如果再埋头做下去,只会是个小而美的生意,需要通过外部的资本来扩大规模。”易果生鲜创始人金光磊回忆。

当时,资本雄厚的阿里正在寻找生鲜电商领域的理想标的。

二者一拍即合。

阿里与易果的合作,从2013年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开始,一直持续到2017年,天猫为易果注入了3亿美元作为D轮融资;阿里还曾将天猫超市生鲜的独家运营权交予易果,年订单量因此增长高达400%。

易果也对阿里产生了重度依赖,它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天猫超市,本身的网站和APP被放到一边;2017年的数据显示,易果生鲜订单有九成来自天猫超市。

二、转向冷链

大多数人认为,易果“失宠”的标志点是在2018年12月,阿里宣布,天猫超市的生鲜运营权从易果转交给盒马;在这之前,易果已经逐渐转向后台——向盒马以及线下商超、零售店供货。

其实,转向B端,易果并不是被迫的。

“当时,听说要专门做B端,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易果的品类做得多了,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做B端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B端的货有一个不错的量;不像B2C是多批量、小批次的订单。”易果前项目经理赵云(化名)向笔者表示。

事实上,易果早就在布局B端的供应链。

易果生鲜创始人金光磊曾公开表示,易果要做生鲜新零售的“军火商”,加强供应链建设,为合作伙伴赋能;他要做那个卖铲子的人,为淘金者服务。

为什么要转向B端?

用赵云的话说,“当时C端已经过了红利期了,很难赚钱。”

“2017年,公司定的目标是做到100亿GMV,那时候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前一年只做了37亿左右;线下B2B占的市场份额比线上要大得多,转向B端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选择。”赵云表示。

2016年,生鲜电商进入调整期,炙热的赛道逐渐回归理性,许鲜等多家生鲜电商因难以盈利而倒闭。

易果一直是那个领跑者,它的成立,早于生鲜赛道开启四年;在赛道出现冷却的迹象时,易果早已在后端布局。

要做B端,冷链物流是关键;同时,冷链物流也是束缚生鲜电商的重要环节。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