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尾款人、养猫、求助力……这些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在流行着这些词汇?相比往年,今年的“双十一”活动来得更早一些,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预售,虽然“双十一”还未正式开启,但已经出现了“打工人”熬夜交定金付尾款、定闹钟看直播抢优惠等现象。为什么今年的双十一会有两轮预售呢?
今年的“双11”来得比以往早一些。10月20日晚上,李佳琦、薇娅就开始做预售直播。
在李佳琦“今晚千万别早睡”“买它买它”、薇娅“疯了,抢疯了”的呐喊之下,白天努力打工养家的打工人,晚上变成了即便“琦困无比”还坚持买买买的尾款人。
——这是今年的新玩法。
“双11”在10月21日就启动第一轮预售,在10月21日到11月1日之间,所有活动商品均为“预售”,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后,还要在11月1日-3日支付完尾款。
11月11日为第二波,规则照样是先付定金再付尾款。
面对这个新玩法,打工人二话不说就是买。
在10月21号晚上那近8小时的预售直播里,李佳琦直播间观看量达到1.6亿次,预售了126款产品;而薇娅直播间观看量达到1.49亿人次,预售了149款产品。
淘宝直播定金GMV排名显示,两人GMV合计超过70亿,销售订金超10亿元。但拼完手速、网速,给了订金之后,购物大战其实才刚刚开始——从今天11月1日开始,订金人就要付尾款了。
俗话说,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给几十块钱的订金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买得起,一出手就买下躺了一整年的镇车之宝。只有在轮到付尾款时,才想起来,打工才是最稳赚不赔的投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双11”会搞出来两轮预售?是因为往年一轮预售还收割得不够多吗?
一、变化:周期延长,玩法简化阿里第一次搞“双11”是在2008年,那时候天猫还叫淘宝商城,“逍遥子”张勇说“想让消费者每年好好玩一次”。
选在11月,是因为正处于衣服换季,但10月有国庆、12月有圣诞节,最终选在了11月11号。
第一年的“双11”只有27个品牌参加活动,卖出了5200万的货。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成交量被拆分出越来越多的数字,例如第一分钟成交多少,第一小时成交多少等等。
到了后来,为了进一步推高成交额,平台开始发红包,还推出了预售制度——11月1号下订金,11号付全款,然后把11天的收入都算成“双11”的成交额。
除了越来越长的预售时间,“双11”的优惠规则也变得复杂。
在五六年前,“双11”规则还是比较简单的,各大店铺直接标出当天的折扣价,顶多再加一些满减优惠,消费者只要能掌握小学级别的四则运算就能搞清楚怎么买东西便宜,然后提前三五天把想买的东西丢进购物车,到了11号晚上买下镇车之宝。
但从2018年开始,“双11”的优惠规则就从直接打折变成了“优惠券”、”跨店满减”、“定金尾款”、“天猫盖楼”、“返现”等等,让网友苦笑,调侃淘宝这是请了江苏省数学卷出题老师葛军去做策划了。
预售时间变长,优惠规则复杂,是因为有两件事情变了: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红利消失殆尽;
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从2009年的2%,增长到2018、2019年的20%左右,增速跟以前相比放慢了。
行业蛋糕的增长速度变慢了,挖掘更深的增长动力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就拿优惠规则从小学题变成奥数题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价格歧视策略”,因为摸透复杂的规则很耗时间,并且满减优惠可以让消费者为了凑单而买一些本来不打算买的东西,平台和商家用这种方式能够成功区分“有钱”和“有闲”的顾客,给他们推送不同价格的产品。
但这个趋势,在今年戛然而止。今年不仅预售分开两轮,而且优惠玩法也重新变得简单了。
以天猫平台为例,今年天猫平台以超300亿元现金补贴(规模是去年的2倍)以及养猫瓜分20亿红包方式,代替了购物津贴、盖楼等玩法。
在具体操作中,满300元就减40,比去年满400减50的门槛低一些。此外,今年至少有25万个品牌、500万商家参与,打折商品数量将超过1400万款,是去年的1.4倍。
连天猫都变简单了,拼多多就更不用说了,简单粗暴的百亿补贴没停过,售价不一定是最便宜,但一定能让人感觉最便宜。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