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中国SaaS能否成功,主要看这三个问题

时间:2020-11-11 09:2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SaaS发展至今,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唱衰中国SaaS企业,认为他们“雷声大,雨点小”。那么,中国SaaS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本文主要从存在时长、产品形态、客户成功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SaaS能否成功,主要看这三个问题

中国的SaaS自诞生的一刻起,就注定饱受争议。

雷声大,雨点小,眼看明星SaaS公司起高楼宴宾客,视线一转,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想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去回答一个问题:在中国,SaaS到底有没有希望?

成功的SaaS,好比雪球优雅而迅捷地从斜坡上滚落,一路积攒起体量与势能。一家SaaS活得好不好,要看哪些因素?挖出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才知道怎么找出那些隐藏着的好SaaS公司。

从产品和商业模式上考虑,笔者认为,在中国SaaS能否做成,和规模大小、行业属性都没有直接关系,全看核心团队怎么处理这三点——存在时长、产品形态和客户成功。

01 存在时长

前几年总能听到SaaS的从业者骄傲地说,我们了解客户需求,我们能用一个杀手锏功能迅速切入市场。但切入市场并不意味着能切下蛋糕,这么多年来,中国SaaS从来不缺好工具,但好工具往往无法给资本一个交待。

1. SaaS的本质是什么?

软件即服务的背后,是存在即价值。存在产生价值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你存在着的每一秒,都能让企业感受到你是有用的,这种“有用”往往体现在降本提收等直接和钱相关、或者能算出收益的环节上。

第二种是,如果你消失了,企业要出大问题或者承担大责任,这一点在许多合规性较强的行业里会体现得尤为明显。

企业服务的特点是招之则来挥之即去,就算买了软件,企业在用的时候、发挥价值的时候,这个软件才存在,企业不用的时候或者感知不到软件价值的时候,这个软件就消失了。

所以SaaS成功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把自身在客户处“存在”的时间拉长。最厉害的是什么状态呢?是电。虽然电是按年交费,但是每时每刻都要用电,一断电就完蛋——做SaaS应该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发挥像电一样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通用类的SaaS长大很难,且容易被大厂赢家通吃。因为小厂商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很难增加自己在客户使用场景中的“存在时长”,如果不能给产品附加上更多后端的能力,则很难做大,甚至逐渐衰落。而大厂商在这一点上天生具有优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钉钉。

而行业类的SaaS通常是一个云化的过程,理想的状态是把业务都搬到云上,在形成流程以后,企业失去了这个流程就会很痛苦。但这个状态很难实现,现实中都是企业忍受着种种不便在往前跑,而传统模式业务和SaaS模式业务各有各的不便。在个性化需求和产品打磨上,行业类的SaaS通常需要数年的成熟过程,当一个产品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麻烦大于价值时,企业付费意愿就会很低。

SaaS要想顺势长大,工具价值必须向后端扩展,要提供场景价值甚至是独家数据价值。以点带面成功的前提,是在以杀手锏功能切入市场以后,迅速体现出自己对更多细分场景甚至全链条的斩切力,最终沉淀出内部独家数据或引入外部数据资源,来解决企业在该业务的全链条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一种跨维度的打法,无论是升维还是降维,都大有可为。

升维打法是从工具到数据,最终解决全链条问题。比如从招聘流程切入,最终覆盖招聘的全链条,解决的不光是招聘流程冗长所带来的的效率问题,最终扣到节约招聘成本、缩短招聘时间、提高招聘效率上,而这些全都是企业的刚需。

典型企业就是Moka,根据Moka前段时间披露的数据,Moka在近五年的发展中,获客成本是行业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新签营收增速保持在每年200%。而且Moka每年的净留存基本稳定在110%。

降维打法是从数据到工具,最终解决全链条问题。听起来这个过程有些反常识,但能做到这种降维打法的公司的确存在,比如网络安全领域。

威胁情报本质上是一种高度专业且高价值的数据资源,威胁情报生产是网络安全行业近几年的大热门技术之一(也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名单》)。典型公司如微步在线,以威胁情报生产能力在网络安全行业中立足并获得客户口碑认可,然后再通过把威胁情报能力产品化,覆盖更多网络安全场景,拓宽产品线。

根据微步在线前段时间披露的数据,成立五年来,微步在线的订阅收入占比是80%,续约率将近95%,净留存也在110%以上,目前微步在线已经完成了D轮3亿元融资。

02 产品形态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提到,在中国做SaaS,你甚至不必成为一个纯软件公司。笔者深以为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