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社区团购的发展,各大巨头纷纷入局,各种玩法层出不穷,让社区团购成为2020年国内最火的投资赛道之一。有人说,社群团购只是把菜市场+送货合二为一,也有人说社区团购抢走了小商贩的生意不道德……众说纷纭中,社区团购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本文作者总结了他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圈以及投资圈的热门名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的朋友圈天天有人转发这方面的文章,微信群里也经常有关于“互联网巨头该不该做社区团购”“社区团购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的讨论。
一开始,本怪盗团团长是拒绝研究这个领域的——因为我不做饭,也没有通过互联网购买生鲜商品的需求,隔三差五买个水果也是在社区超市买的。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这个话题越来越热门了,大有超过直播带货、成为互联网行业第一风口的势头。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所以我必须学习。经过过去几个星期的虚心讨教,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点发言权了。
根据本怪盗团的一点不成熟的观察,在我的朋友圈,对于“社区团购”至少存在三派旗帜鲜明的观点:
认为“社区团购”很重要、值得研究和布局,尽管现在还无法判断这个市场的规模和赢家。大部分二级市场投资者属于这一类。
对于“社区团购”在2020年突然走红感到不解,因为早在2018年这个模式就很流行了,过去两年其实没有太多新东西。许多一级市场投资者属于这一类。
认为“社区团购”是个伪命题、是个技术含量偏低的业务,或者干脆是个“不道德”“抢小商贩生意”的业务。投资者和媒体持有这种观点的均不在少数。
昨天我的一位老朋友还写了篇文章,认为互联网巨头搞社区团购是“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体现,认为它们应该去从事更有创新性、更能改变社会的业务。互联网巨头到底有没有梦想,我不知道、亦不关心;但是,社区团购的复杂性和变化可能性,远远超过了外界的一般认识。认为社区团购“技术含量偏低”,是一种巨大的误解,我完全无法苟同。
下面展开描述一下我对社区团购这个不太新的“新生事物”的一点浅见吧。
01 “社区团购”不是“买菜”,“社区团购”不是“买菜”,“社区团购”不是“买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社区团购”和“买菜”是两回事。我看到很多人错误地将两者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两者是遵循相同逻辑的类似业务。事实上,这两块业务的目标用户不同、购物场景不同、对供应链的要求不同,几乎不能共享业务团队和基础设施!
淘鲜达(阿里巴巴)、美团买菜、京东生鲜是典型的“买菜”服务。
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滴滴)、兴盛优选是典型的“社区团购”服务。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以“买菜”服务为主,但也提供一些“社区团购”服务。
注意,“多多买菜”虽然名字叫“买菜”,主要业态其实是社区团购——我知道,在不久前的三季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多多买菜不是一个社区团购业务”,问题在于它符合社区团购业务的大部分特征。也难怪外界经常把这两项业务误认为一回事了。只要仔细观察业务形态,就能发现“社区团购”与“买菜”的巨大区别:
“买菜”是以个人为单位、注重时效性和用户体验的电商服务。例如一个家庭主妇今晚要做饭,突然想吃条新鲜的鲈鱼,就可以在美团买菜或淘鲜达上面下单,半小时内就能送到家,做完直接就上桌了。
“社区团购”是以一群人为单位、注重低价的电商服务。例如一个家庭主妇加入了本社区“团长”的微信群,“团长”推了一个鸡蛋品类,比社区便利店卖的便宜15%,于是大家纷纷下单,第二天晚饭前去团长家提货。
“买菜”的购物场景一般发生在APP内部,例如淘鲜达是手机淘宝的一项功能,美团买菜是美团APP的一项功能;在“买菜”的过程中,一般没有社交元素的加入。
“社区团购”的购物场景一般发生在微信群,由“团长”向大家推送商品的小程序或H5链接,大家在微信内部直接下单;“社区团购”是一种高度社交化的熟人生意,你的“团长”肯定是你信任的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