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最早入局的短视频独角兽“秒拍”,从王者到星屑,彻底掉队

时间:2021-01-19 09:2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曾经与快手、美拍并列为短视频领域三巨头的秒拍似乎被大家遗忘了,从昔日短视频巨头到如今的彻底掉队,秒拍做错了什么?本文作者从秒拍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看~

 最早入局的短视频独角兽“秒拍”,从王者到星屑,彻底掉队

短视频江湖,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在沉浮过程中,有产品突围而出,成为行业领军者,也有产品淘汰出局,最终走向被遗忘的道路。

如今短视频江湖,抖音、快手两分天下,各领风骚。它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成百上千个竞品中杀出重围,成为行业领军者。然而,早在几年前,格局还不是这样。

短视频赛道最先跑出来的独角兽是秒拍,其母公司一下科技被称为“最早吃到短视频红利的公司”,一下科技CEO韩坤也被业内推上“移动视频教父”的宝座。那时,快手还叫GIF快手,尚未实现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变,抖音也要在三年后才成立。

但入局早,并不意味着能够稳坐第一把交椅。时至今日,曾经的短视频王者秒拍,已基本没有存在感,声量锐减,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在短视频势头正猛的这几年,秒拍是如何从昔日王者一步步掉队,最终归于沉默的?

01 微博加持成就王者之位

短视频领域的第一块大蛋糕,是韩坤带着一下科技率先吃到。韩坤审时度势,在别人还没“睡醒”时,他便看准短视频风口,乘风而上,而当别人觉醒时,他已带着他的产品站在了舞台中央。

2011年,韩坤从酷6网出来,创办一下科技,开启新一轮的创业。他瞄准4G时代浪潮,把创业方向定在手机短视频上,推出拍客app。

最初拍客是不限时长的,但反响一般。为了争夺用户有限注意力,2013年韩坤大刀阔斧对拍客进行改进,于是,视频时长10秒以内的秒拍诞生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短”。韩坤也成为国内提出10秒短视频概念的第一人。

秒拍推出不久,韩坤便找到新浪微博CEO王高飞,意图开启战略合作。王高飞也认为短视频会是微博发展的机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微博便与一下科技开启了战略合作。

2013年8月,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内置秒拍应用。秒拍成为了微博的唯一御用短视频工具,独享微博视频资源,微博也因秒拍的接入,衍生出文字、图片、视频三种介质共存的形式,二者开启了流量共生之路,一起享受着短视频带来的红利。

微博的“开闸放水”,给秒拍带来井喷式的流量增长,用户不断增加。在其他平台还在烧钱买流量的时候,秒拍机智地借助微博之力,扶摇直上,瞬间甩开其他同类产品几十条街,走上短视频王者之位。微博也依靠秒拍实现了二次复苏,营收大幅提高,市值也随之飙涨。就这样,两者携手走过4个年头。

02 明星优势为其增光添彩

秒拍快速崛起的契机是2014年的“冰桶挑战”。2014年8月,“冰桶挑战”突然火了起来,新浪微博与一下科技在国内快速发起“冰桶挑战”活动,多位明星参与其中,接力挑战,微博话题持续发酵,成为社会热点。

据统计,当时参与的明星有2000名之多,秒拍随着冰桶挑战视频席卷网络话语场,秒拍的日活用户规模也因此突破了200万,总播放量每天能达10亿次。

秒拍真正火了起来,一下科技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估值一度达到30亿美元,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一轮接一轮。

尝到明星引流甜头的秒拍,此后便一直将运营重心放在明星身上,入驻明星超过3000位,还邀请众多明星担任公司高管,赵丽颖任副总裁、贾乃亮任首席创意官、张靓颖任首席炫音官、TFboys任未来指挥官……彼时不少人为之疯狂。

秒拍成功地借助明星优势实现了流量增长,“明星+品牌+粉丝”的三重效应叠加,使得秒拍一路碾压而来,收割大众流量。借着明星的东风,秒拍风光了3年。

2017年,秒拍月活用户量达2.86亿,用户渗透率达61.7%,位居短视频行业Top1。

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于秒拍来说,微博和明星,是其起家的两大支柱。这两大其他同类平台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使得秒拍稳坐短视频王座。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秒拍在其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微博,当2017年微博上线新的短视频产品“酷燃”,且低调孵化自己的独立短视频应用“爱动小视频”时,秒拍失去“护城河”,逐渐跌落神坛,其与微博的关系也从相濡以沫走向相忘于江湖。

秒拍90%的播放量都来自于微博,其独立app打开率非常低,用户黏性也都停留在微博上,而非秒拍社区。微博给秒拍带来了巨大的播放量,却没有将用户从微博带到秒拍。缺乏自己的流量入口,秒拍实际上已经沦为微博的“视频服务器”和“播放器”。

 最早入局的短视频独角兽“秒拍”,从王者到星屑,彻底掉队

秒拍离不开微博,但微博却可以随时“另起炉灶”。失去微博后的秒拍,流量急剧下滑,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