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消费的崛起被寄予厚望,如今的产品类型多样,用户更注重同类产品中不一样的特点;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健康为主,饮食会选择偏健康类的饮食,这个卖点就能吸引一些忠实用户;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新消费跃过互联网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011年,世界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之一的乔布斯因病逝世,大洋另一边的中国创业者,纷纷接过乔布斯衣钵:雷军推出小米手机一代,总结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秘诀;贾跃亭大喊“生态化反”,同时玩转七个子生态。
一时间,互联网思维响彻大江南北。
“让羊毛出在狗身上,再让猪买单”的商业逻辑,搅得餐饮等传统行业人心惶惶。
在2014年互联网思维鼎盛之时,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一度被吓得睡不着觉:“你跟互联网的大佬开会,开几次你就变成神经病!什么都不要钱了!我就怕他们开一家火锅店,吃饭不要钱,要是遇到这个事情我就‘瞎’了。”
投资了乐视的张勇,在一次乐视内部分享会上,就曾逼问贾跃亭:“你实话告诉我,你到底开不开火锅店,因为你开火锅店肯定不要钱,那我不完蛋了吗?”
谁能与“不要钱”的对手竞争呢?“互联网焦虑症”成了张勇们的心病。
当时的餐饮界,也有一个乔布斯的学徒——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他是第一个给“互联网思维”泼冷水的餐饮人。
2015年3月的一场由餐饮老板内参主办的论坛上,杜中兵提出了品牌管理中秉承的三个“绝不”:绝不玩互联网思维,绝不玩取悦顾客式的服务,绝不玩流行化的装修设计、创意。
“大家都在盼望成为风口上的猪,贪念太重,眼光太高,一切都构思过度,”杜中兵觉得,“唯独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商业逻辑的尊重。”
在率队三上北京,研究互联网名词概念后,杜中兵得出了结论:互联网只是一种连接而已;互通、连接,当一切关节都打通,那就做到了互联网思维。
“这些理论,这些现象,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餐饮业和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华为凭着扎实的产品基本功一骑绝尘。”
产品,恰恰也是乔布斯认为的企业最底层力量。
当互联网泡沫褪去,进入拼真刀真枪的艰苦创业时代,产品主义的价值再次凸显。
吴晓波2021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案例就是巴奴毛肚火锅,凭借品类创新,把火锅中用的最多的产品毛肚,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做到极致,成为2020年仅次于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TOP3品牌。
吴晓波进一步预测,2021年新消费的一大趋势,将是品类引爆流行;品类创新已成为催生新品牌的捷径。
这条路上,诞生出的知名品牌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元气森林……
这些互联网时代下脱颖而出的新消费品牌,诞生伊始,就在拥抱新科技,同时又在跃过互联网,用产品构建私域流量入口。
01 新消费概念逐步迈入过剩经济的中国市场,直接催生了新消费概念,“什么东西都过剩,老百姓为什么买单呢?”吴晓波的答案是“为自己的美好生活体验买单。”
建立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关系,去满足14亿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之上的新消费品牌们,应运而生,元气森林、喜茶、泡泡玛特、花西子……从饮品,美妆,到盲盒,无处不在。
这些品牌的爆发,大致遵循了相似的路径:从细分品类切入,靠品类创新引爆流行,以此获得基础用户,进而通过口碑式社交裂变,塑造品牌。
虚无的互联网思维开始退出舞台,产品主义的基本商业逻辑,再一次被创业者重视。
这一点,在新茶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015年前后,彭心与赵林夫妻创办奈雪的茶,聂云宸将其创办的皇茶更名为喜茶,连续创业者吕良在长沙创办茶颜悦色。
他们都见证过互联网思维的疯狂,又都摒弃了互联网式的套路营销。
这些异军突起的新茶饮,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同:品类创新,讲究现场制作、销售,又被称为现制茶饮;突出健康、低糖元素;定价偏中高端,对齐星巴克,圈向Z世代;抓住“她经济”,女性用户占比突出;体验为王,为用户反向定制产品。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