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产业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始,以数字化为终

时间:2020-09-16 11:1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互联网发展至今,人们对于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互联网的认知从来没有标准之说。产业互联网就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产业互联网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与你分享。

 产业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始,以数字化为终

互联网模式的兴盛与衰落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生长,更多的是反思。

反思的重点在于互联网模式带来的这种生长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化的。

从当前人们对于新技术布局的热忱来看,互联网模式带来的生长是外化的结果,即收割红利的结果,一旦红利不再,这种发展势头便戛然而止。

这是资本退潮、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行业热度减退的根本原因。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互联网,开始反思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野蛮生长与无尽想象力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诋毁,有公正;有客观,有狭隘。

总之,从人们对于互联网“冰火两重天”的看法来看,直到现在人们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地看待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

正是因为如此,当人们将发展的目光转向新的方向,一场有关互联网的分野便开始出现。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按照表层逻辑:

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其实就是收割资本和流量红利的,这种发展是野蛮的,浅层的,无法持久的;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则是以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结合为内生驱动的,这种发展是科学的,深度的,可以长久的。

表层逻辑的浅显让一场以诋毁消费互联网为荣的论调开始出现。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以诋毁消费互联网来彰显产业互联网的“伟大”未免有些太过狭隘了,须知,当消费互联网一无是处的时候,以往的我们同样是不值一提的。

因为诋毁消费互联网,其实就是在诋毁以前的自己。

即使是在产业互联网业已成为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需要以正确的视角来看待消费互联网,因为只有对消费互联网有了正确的看法,才能开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世代。

一味地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割裂的做法,非但无法有效地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反而还将会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当中。

消费互联网固然是以收割红利起家,但,它却完成了早期的启蒙任务,这不仅为后来的产业互联网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同样让产业互联网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广大C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发生了本质改变,并由此引发了新的需求,消费升级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互联网对于C端的迷恋与依赖,对于B端的无动于衷同样让B端市场失去了一次主动变革的机会。

于是,当消费升级时代来临,很多的B端用户其实是无法以新的产品和用户供给C端用户的。

庆幸的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同样看到了广大的B端用户开始触网,尽管这种触网本身并不是基于深度改造自身的角度的,而是更多地为了获取流量。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从消费互联网时代便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产业的变革仅仅只是停留在后半程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和营销上面,并未真正深度到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部分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开启的这种类型的产业变革之所以并没有触及到产业的本质,并不是因为B端用户偷懒,甚至存在投机心理,而是因为真正能够给产业带来深度改变的技术并未成熟,甚至出现所决定的。

换句话说,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所开启的产业变革仅仅只是在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架构下完成的,而传统的互联网技术只能给B端产业带来销售和营销模式上的变革,而无法深度影响到更深的层面。

正是因为如此,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以互联网为起始点的,而不是以新技术的萌发为起始点的。

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串联起来,而不仅仅一味地割裂它们,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的消费互联网变得一文不值。

当消费互联网完成了对于产业变革的启蒙之后,当资本和流量的红利见顶之后,特别是当新技术开始萌芽与出现,人们开始在传统的互联网技术之外,找到了开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全新突破口。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开始,人们开始从新技术的角度思考对B端用户进行深度改造的方式和方法。

淘宝的千人千面、逐渐风靡的资讯网站的智能算法推荐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从表面上,这种方式依然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获取流量,但是,其实从这一刻开始,以改造B端为代表的全新发展已经开启。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