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移动终端和支付技术的进步助推电商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升,电商体系在中国已发展成熟,用户规模逐渐触达网民规模天花板。随着我国电商的迅速发展,中美日的电商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作者就对中美日的电商渗透格局进行了分析。
中国电商产业可谓如日中天。
2018年,中国电商渗透率达到18.4%,美国电商渗透率达到14.3%,而日本电商渗透率仅为6.2%。中国电商零售额达到¥6.9万亿,是美国(¥3.6万亿)的近2倍,日本(¥6004亿)的11倍。
然而,电商最早诞生于美国。
早在1995年,美国亚马逊与eBay已成立。而中国淘宝网2003年才创立,京东商城2004年才正式上线。起步同样较晚的日本电商,发展速度也不如中国。在日本的零售市场里,线下实体店依然是主流渠道。
中国电商发展的有利土壤是什么?为什么能与美国、日本拉开差距?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相比美国、日本而言,电商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一、中国 VS 美国零售行业首要关注的是,谁能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效率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商作为零售的其中一种形式,也是同理。只有在成本、效率上更有优势,才会被青睐。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高,对于电商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为422.80人/km²,美国城市群人口密度为97.99人/km²。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是美国的4.3倍。
对于依托快递的电商行业来说,人口密度是影响其零售效率的重要因素。举个通俗点的栗子,假设你是快递员,要配送给10户人家。如果这10户人家都在同一个小区内,显然比分散到各个地方,能更快完成任务。
中国人口密度大于美国,快递效率更高、规模经济更显著,可以更好地压缩商品成本。中国物流完成量约为美国的3倍,对比美国三大物流巨头USPS/UPS/FedEx单件均价3.6/9.8/12.56美元,国内快递均价仅为11.8人民币。
不过,疫情加速了美国电商渗透速度。疫情期间,美国电商渗透率加速提升,从2019年的16%增加至2020年的27%,上升了11%,用8周时间完成了10年的增幅。
二、中国 VS 日本上一部分提到,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为422.80人/km²,然而日本城市群人口密度比中国还高,达到619.05人/km²,为什么电商渗透率反而更低呢?
1. 日本人口结构不同日本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201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2.90%,而中国为8.20%。老年人对电商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因而电商渗透速度也较慢。
同时,日本以单职工家庭为主,逛实体店成为家庭主妇们社交娱乐的主要方式。
2. 日本实体店发展强劲实体店密度高根据日本官方2018年数据,日本的便利店数量在6万家左右,大约每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便利店数量是10.6万家,每1万3千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的便利店密度是中国的6.5倍。
实体店服务体验好日本百货店基本上都有代客泊车、取车、提行李、推婴儿车、为轮椅顾客启用专门电梯等配套服务,甚至允许带狗狗进入百货店,并提供专门用于宠物洗爪子的水池。
线下零售效率高日本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得到有效精简,使得线下零售具备与线上同等的成本优势。另外,网购与实体店购物需要同等支付10%消费税,网购价格优势不明显。
所以在日本,电商发展不起来,正因为实体店的生机勃勃;在中国,电商势如破竹,也恰是因为建立了对实体店的成本优势。
三、电商发展的品类渗透尽管中美日三国电商渗透速度不同,但电商渗透的品类还是有规律可循。
在电商早期,书籍和3C数码产品是撕开电商裂口的重点品类。1995年,美国的亚马逊成立,最早只经营网络书籍业务。1999年,中国的当当网上线,也是以售卖书籍为主;而京东则以3C数码产品起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