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拼多多的“最初一公里”战事

时间:2021-02-06 09:1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这两年社区团购一直是大家都在争论的话题,社区团购也因为疫情的冲击重新燃起;对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说,社区团购无疑是对用户胃口的,而生鲜产业的物流链也是各大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拼多多的“最初一公里”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拼多多的“最初一公里”战事

受疫情影响生鲜消费需求暴增,沉寂已久的生鲜电商也借此机会重新站上风口,并再次成为美团、阿里、京东等巨头竞相下场争夺的焦点;随着巨头之间的生鲜大战升级,抢占农业供应链(上游)高地,就成了巨头们新的发力点。

而作为生鲜零售大战的重要参与方,拼多多凭借其在农业供应链这个“最初一公里”环节上建立的先发优势,日渐成为生鲜大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种优势的建立,也让拼多多农产品上行第一平台的行业地位日益稳固,崛起进程大大加快。

一、抢占上游产业链,拼多多布局“最初一公里”

拼多多的“最初一公里”战略,最早始于2018年,当时主流的互联网平台玩家,大多围绕着“最后一公里”抢占需求侧的应用场景而展开;不同于其他互联网电商平台,拼多多将焦点放在了农业生产端,提出了“最初一公里”的战略规划,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拼多多之所以会押注“最初一公里”,背后则有着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无论是前置仓还是自提柜,彼时消费端的改造都已经有了较大升级,但农业生产端仍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亟待新的变革。

在拼多多提出“最初一公里”战略的2018年,巨头已经在零售端,建立了包括前置仓、自提柜、生鲜超市等在内的零售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几乎覆盖到消费者日常消费场景的各个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农业生产端,却仍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

一方面,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在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冗长的农业产业链,还在不断增加农产品上行的流通成本,影响农产品上行的流通速度和效率。

其次,消费端的升级改造解决了用户消费的即时性问题,但同时也让原本生产端和消费端对接不畅的矛盾愈加突出。

从当时来看,生鲜零售端的变革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生鲜零售的订单也有了大幅增长;但由于产业链上游的农业生产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生鲜零售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导致消费端生鲜价格暴涨;进而抬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民贱卖、消费者贵买的产销矛盾。

最后,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低利润等问题根源在于生产端;因此只有从生产端进行变革,才能让流通端存在的问题得到彻底改观。

二、开启体系化助农新革命

与“最后一公里”的战略有所不同,拼多多推出的“最初一公里”战略,聚焦于生产端的改造,并以此构建了体系化、系统化的助农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拼多多的助农框架可以分为三层:

1)是让农产品的“供需充分对接”

拼多多通过农货团队深入农产区,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地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网”(即“农货中央处理系统”),消费者只需要在上面输入地理信息、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系统就可以将农产品匹配给消费者,从而将全国的农产地与城市之间连接起来,使供需充分对接成为可能。

2)是发挥新电商的优势,推动农业上游变革

拼多多通过收集、分析农产品大数据,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种植方案,提升农业亩产值;另外,拼多多还联合包括中国邮政在内的物流方以及平台新农人,梳理构建农产品的流通链路、提升效率;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上游的产业变革,为农村的农产品上行创造了良好的流通环境。

3)在稳定的长效供需机制上,探索、实践新的分配机制,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拼多多围绕人才本地化、利益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形成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成功为农村留住了人才、建立了产业、守住了利益,使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深度联动下的平台反哺效应

这一全新机制的推出,极大地缩短了农产品流通链,降低了农产品上行成本,提升了农产品上行速度,破解了此前农产品上行的诸多难题,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而拼多多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让它在农产品上行渠道打通之后获得了良好的反哺效应,使拼多多农货上行第一平台的地位愈加稳固。

其一,农产品本身具备的消费频次高、客单价低的品类特性,为拼多多吸引了大量的新增用户,使其建立了成本远低于同行的获客优势。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