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这几天的网民,仿佛是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吃瓜吃得不亦乐乎。如果要追溯吃瓜的源头,当属豆瓣。这个一度被认为是影视书籍“试金石”的豆瓣,现在正在沦为吃瓜阵地。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三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月20日,豆瓣又崩了。
在互联网市场,网站崩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短时间内网站访问量超出服务器的承受能力、服务器遭遇恶意攻击破坏,均有可能导致网站崩溃,网友们也已经见怪不怪。有意思的是,豆瓣网站崩溃实在是过于频繁,而且“豆瓣崩了”似乎成为了娱乐场里惊天消息即将曝光的预示。
当然,也有新用户会因为豆瓣崩了而感到不快,但这样的情绪很快被老用户们高呼“阿北,赶去升级你的服务器”的调侃氛围同化。不得不说,豆瓣用户真的是很“双标”,对豆瓣出错的容忍性极高,对其他娱乐八卦消息却一定要翻个底朝天。
毫无疑问,这次娱乐圈小花代孕风波中,孩子的出生证明、离婚官司等证据均出自豆瓣,彻底暴露了豆瓣已沦为吃瓜阵地的事实。且“豆瓣崩了”已经不是个说明豆瓣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差的坏消息,而是告示众人前来吃瓜的“大字报”。
一、专业吃瓜阵地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消息传播渠道越广、速度更快,加上各类线上社交平台崛起为人们参与热点消息讨论提供了渠道,网友们很快适应了“言论自由”的互联网环境,并时刻制造、挖掘、关注新消息。
网络世界中,看瓜、吃瓜是千万网民对自身关注、探讨娱乐圈八卦消息的一种自嘲,而这样的自嘲态度也体现出娱乐八卦、明星绯闻对很多90后、00后网友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也不难理解,常泡网上的90后、00后群体多是追星一族,对娱乐八卦最为关注。
而要论及哪个社交平台是最佳吃瓜阵地,微博、豆瓣各有优势。
微博沦落为吃瓜阵地的原因很简单。一来,微博是国内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平台满足了人们交友需求,微博热搜榜更是制造舆论的源头;二来,微博聚集了庞大的明星、网络红人和娱乐记者等关注度高的群体,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成为舆论焦点;三来,微博活跃用户量不亚于知乎、贴吧、陌陌等社交平台,小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了“大瓜”。
如果说微博沦为吃瓜阵地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豆瓣的平台定位和运营模式则促使它成为了新的舆论场。
一方面,定位于兴趣社区的豆瓣,拥有良好的社区氛围和庞大的黏性群体,而且其兴趣小组模式让讨论变得私密而自由,间接为吃瓜群众打造了良好的吃瓜环境。另一方面,兴趣相同的用户已在豆瓣上建立了无数个吃瓜小组,拥有25万组员的大型八卦阵地——豆瓣鹅组,更是被神话了。
另外,豆瓣鹅组挖出的爆炸性八卦只多不少,常年积累的八卦内容足够新用户“享用”,因此从微博发现瓜,顺藤到豆瓣看瓜、吃瓜,已成为吃瓜群众的日常。甚至,有传言各大娱乐公司亲自下场评控,在豆瓣上大量删帖……
种种迹象表明,用户打开豆瓣吃瓜的意愿,比打开豆瓣写影评、打分的意愿高,当初以影评、书评以及大众打分机制起家的豆瓣,渐渐失去其原有的评分价值。
二、口碑大不如前众所周知,豆瓣网站里的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评论都出自用户,而这样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培养用户“主人翁”意识,也就保证了用户每一条评论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从某种程度来看豆瓣点评最接近于大众审美。
也正是在这样自由开放的点评空间里,豆瓣书影音评分足够代表群众意志,成为人们决定是否观看影片、阅读书籍、倾听音乐的标准,越来越多的人以豆瓣评分作为判断一个影片或者书籍的好坏。
这样一来,豆瓣评分关乎影视、书籍作品的票房和销量。
以2019年上映的《上海堡垒》为例,作为流浪地球之后人们最期待的科幻片《上海堡垒》有很好的群众观影基础,加上有流量小生鹿晗的加持很容易成为爆款。不曾想,其上映后在豆瓣获得低于3分的成绩,被指“烂片中的烂片”,最终仅获得1.2亿票房,无数投资打了水漂。
时至今日,很多影视公司在标榜自己影视作品是优品的时候,习惯带上“豆瓣高评分”,这也证明了豆瓣评分在影视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豆瓣也就成为各大影视剧制作发行公司的必争要塞。
不过,随着豆瓣评分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有关评分造假的消息接二连三出现,豆瓣评分口碑已大不如前。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