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时间:2021-02-10 21:4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社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刚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社交产品也随之发生改变。从QQ到微信,社交产品的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什么因素影响?本文作者将从八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相信龙哥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大家都看了,各种分析文章也都出炉。也勾起了我3年前的5年社交产品生涯;一共做过3款社交产品,一款用户过亿,一款用户过千万,最后一款用户几百万。

这5年见证了国内互联网各种社交形态的变迁:从QQ到微信再到陌陌微博;从nice到in;从小咖秀,脸萌到映客;再到后来的抖音快手,以及后来者居上的微信视频号;社交也在以不同的形态变更着。

今天我们以微信系产品为对象来聊一聊我曾经对社交形态的思考。

01 张小龙演讲背景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这张图意义深远,表达了微信社交生态的社交关系以及关系链的演变;从点对点(好友),到点线点(+群),到点网点(+公众号),到现在的点体点(+视频号);关系越来越复杂,链接越来越频繁和交错。

目前微信社交基础生态已经形成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三驾马车形态;一个好的社交基础就是在不断地建立关系,建立关系链条,突破社交边界;微信系做的事微博也做了,脉脉也做了,抖音也做了;只是大家最后都做成了不同的社交样子;下面我们来聊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社交生态。

02 社交半径

社交离不开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关系就构建了社交基础,人群与人群之间复杂的关系就构成了社交关系链,如果基于一个社交点(人,账号)来看,我们发现从关系远近以及亲疏观察会有一个社交的距离,我本人总结为“社交半径”。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以一个人或者一个账号为圆心,向外通过不同的关系触达不同距离的人群或者账号,触达的范围我们称为社交半径,就像一个原子结构一样,距离中心越近意味着关系越强;任何一个社交产品都是在通过不同的“建交”方式将用户连接到一起。

03 社交关系

不同的社交距离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关系,不同的社交关系具有不同的强弱,且具有不同的社交距离。

Ro熟人:好友关系比如微信,是强社交的双向好友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平等交际关系,需要双方同意并且相互加好友才能建立社交关系。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me和1,2是好友关系

1和3是好友关系

me和3,1和2,2和3没有关系

R1粉丝:关注关系或订阅关系比如公众号,视频号,属于关注和订阅的单向传播关系,具有更明显的媒体属性。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1,2是me的粉丝

1和3是微信好友关系

2和3没有关系

R2陌生人:推荐关系,分享关系所有社交产品希望形成更多的社交关系,更长的社交链条链条,同样用户自己本身也希望;要想触达更多的陌生人,这就需要让社交触达更大的半径范围,也就是推荐或者分享,越好的推荐算法就会建立越好越健康的社交关系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1将me的内容分享给3

以此将me更远的触达到了3建立的更弱传播关系

而这种更弱的关系是粉丝关系的基础

04 社交关系链

社交为用户之间建立了两两的社交关系,而且有多重形式的关系,像好友关系,粉丝关系,推荐关系,而一个用户可以与很多用户建立两两社交关系,这样用户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不同的关系链条。

微信的弱关系通过群建立了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群友关系。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3将me在一个群形成群友关系。

公众号的弱关系触达通过分享,点赞,在看,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形成读者弱关系。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me的文章通过1的分享触达3

通过1的再看触达3

通过1分享的其他文章的分享的人喜欢看触达3

视频号的弱关系触达通过好友点赞,再看,系统推荐,形成观看者弱关系。

 从张小龙对微信的思考,再看社交

me的视频通过1的朋友关系触达3

通过系统的推荐触达3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