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重回风口后的在线教育,到底应该拼什么?

时间:2021-02-14 10:2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受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走出了低谷,重新站上了风口。那么。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在线教育玩家们想在牌局上留到最后,到底该拼什么?

 重回风口后的在线教育,到底应该拼什么?

三年前,在在线教育赛道里折戟沉沙的玩家大概很难预料到,仅仅几年过去,在线教育就会重新站上风口,并且在疫情的催化之下,提速前进。

自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创投力量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在线教育未来的探索,原因不难理解:教育是刚需,而只要互联网能够助力教育实现在线化、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意味着一个价值千亿美金的赛道。

更重要的是,在线教育的模式一旦走通,将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也就是说,在线教育不但商业前景可观,社会价值同样巨大——能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行业,委实不多,因此,在线教育自然受人追捧。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玩家们凭借潜心打磨的产品,从低谷中走出,并逐渐重回风口。疫情之下,在线教育提速起飞,但高速发展也让一些问题被放大暴露。

随着各大教育机构暑期大战打响,家长群中最常讨论的话题变成了哪个平台的网课效果最好。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家长对此的态度尤为谨慎,而在暑期将至,疫情仍未彻底结束的档口,在线教育大概率仍会成为主流选择。

在纷繁复杂的选择面前,挑选一个教学效果最好的平台成为许多家长的刚需,当下,已经有不少专门做在线课程测评的团队,对课程做细致的拆分对比。

课程测评团队的存在,反映出的是在线教育教学产品设计各异、良莠不齐的现状。从需求层面回归商业化侧来看,在大量需求涌入的同时,行业更加透明化,基于课程质量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因此,面对热潮,从业者更应冷静对待:行业远未到可以举杯庆功的时候,疫情红利期后是紧随而来的排位赛,用户对教育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决定了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也意味着残酷的优胜劣汰。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在线教育玩家们想在牌局上留到最后,到底该拼什么?

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矛盾

在一众互联网细分赛道中,在线教育是一个颇为特别的存在:首先,在线教育的本质仍是服务教研教学,而这同时决定了在线教育对互联网产品技术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

结合教育和在线两大关键元素,可以将在线教育的竞争维度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获客;

流量转化;

教研教学水平(即产品竞争力);

规模化能力。

有用户、能付费,一个互联网产品才能正常运转并实现良性循环、扩大规模,因此获客和流量转化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而获客、流量转化的背后实际考验的是平台的产品竞争力,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这一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教研教学水平。

也就是说,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家长的认可,实现获客与流量转化,最终考验的仍然是教研教学能力。

教研教学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平台必须围绕教育钻研、打磨、长期沉淀。回顾在线教育从资本宠儿到泡沫磨灭,再到现在重新成为大热风口的过程,起起落落的背后本质,就是对教育本身的忽视与回归。

2014年时,随着YY推出100教育,用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行业的呼声高涨,一年内超44亿人民币的资本涌入赛道,但却始终没有一家成功破局的企业出现。仅在一年后,100教育高管动荡、营收令人失望,“小龙女”龚海燕先后三次创业接连失败,资本随之退潮。

重回风口后的在线教育,到底应该拼什么?

龚海燕在那好网上线发布会上

在此后的蛰伏期,在线教育机构耐心打磨产品,网易有道、猿辅导、VIPKID等优质平台涌现,在线教育找到了“慢发展的教育”与“快发展的互联网”之间的微妙平衡,实现良性循环。2019年,在线教育在市场惊讶的眼光中开启了高举高打的竞争期,而在今年年初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后,意外进入更加高速的发展阶段,乘势起飞。

过去几年资本密集涌入在线教育头部玩家的表现,已经侧面说明行业模式基本走通,也正因如此,此前行业讨论的重点始终围绕加大市场投入、获客。

但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其中,教研教学水平、线上教学效果依然是全行业大力投入的重点,这两个挑战是否能够得到化解,最终关乎的是行业能否突破规模化瓶颈的问题。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