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这些年来,市面上的网盘App层出不穷, 一波倒了一波又起来,最后还是百度网盘赢得了胜利;但是百度网盘的非会员下载速度也是大家吐槽多年的一个点,网盘行业的后续局面是怎么样的?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网盘行业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UP主“何同学”曾经爆红的那部5G体验视频里,百度网盘在5G网络下不到100KB的下载速度,以一个彩蛋的形式出现在了视频中;那一幕,满屏都是“众生平等”、“公开处刑”等一系列略带嘲讽的弹幕。
确实,无论你拥有多快的网速,不开会员永远只有几十KB的下载速度是用户对百度网盘长久以来的吐槽点;而在这个巨大槽点的背后,是其将近4000万的月活用户。
吐槽的不仅是用户,百度网盘官方也无数次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高昂的成本之下“用爱发电”成为其日常状态。
按理说市场有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用户又有巨大的需求,网盘本应是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但过去以来,我们不断听到的声音是“XX又退出网盘市场”。
显然,网盘本身是难以赚钱的,除非入局的玩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例如,最近这两个刚刚进入游戏的新玩家……
一、总有诱人一面的网盘市场近日,阿里和迅雷相继上线了个人网盘业务;显然这两家企业拓展新业务都是为了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目的不是通过网盘盈利,而他们的入局又能否改变网盘行业的现状?
过去十几年网盘领域的竞争者来来回回,无数巨头进进出出;我们的家庭宽带从曾经的拨号上网到现在的百兆光纤,移动网络也从十几KB每秒的2G变成了现在上百M/s的5G;但无论网络技术如何进步,个人网盘依然还是当年的模样。
欧美市场最早的个人云储存概念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一批BT下载站点,因为用户有下载内容资源的需求,所以诞生了诸如Rapidshare这样的上传下载托管服务网站;而国内市场的个人云储存理念,最初是应对网络邮箱用户的存储需求,在2008年Dropbox的上线才让国内的个人用户有了网盘的概念。
这之后,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大量企业开始布局个人云储存,包括新浪微盘、快盘、迅雷云盘、115网盘不断涌现,百度、360、金山、腾讯等巨头也先后入局,整个网盘行业进入了跑马圈地的阶段。
发展初期,入局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用户打出的“牌”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通过前期“免费”模式,给用户提供更大的空间以及更好的上传及下载体验。
某种意义上看,此举和现在各个互联网企业在新赛道烧钱抢用户的做法没什么不同;但随着用户体量越来越大,网盘的运营成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免费”战略难以长久持续。
同时,由于网盘用户之间的互相连通,导致一段时间内网盘也成为盗版、不良信息、侵权内容、泄露隐私的重灾区。
这也是网盘不断成为相关监管部门重点“关照”领域的原因,相信绝大多数用户都遇到过自己网盘里的“学习资料”突然变成“8秒视频”的情况;当然在用户使用体验之外,这些盗版、侵权内容的存在也给网盘平台带来了无数的版权纠纷。
所以,监管日益加深以及难以明朗的商业化态势之下,从2016年开始包括新浪、网易、金山、华为、腾讯、360等企业陆续全部或者部分关停了个人网盘业务。
但行业洗牌并不代表用户需求的降低,伴随着移动终端、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个人云存储的需求其实是在不断提高的。
根据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除了2017年行业用户规模下降(因此2016年起一大批企业退出网盘市场)之外,之后每一年市场都保持着一定增量;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个人云储存行业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01亿人,远超2016年同期水平。
整体向上发展的行业大趋势,或许也是阿里和迅雷在这个时候重新选择入局网盘市场的一个理由;当然,除此之外二者也有出于自身业务协同方面的考量。
“阿里这时候选择进入C端的个人网盘领域,一个最大的依仗就是今年上半年得到爆发性发展的钉钉应用;线上授课以及办公的发展,使得钉钉的用户对于云存储相比以往有了更高的需求。”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表示,阿里自然是希望把这部分用户完全留在自己的生态圈里;所以个人网盘业务的推出,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