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校园社交的6大死劫:为什么校园市场会这么难做?

时间:2020-10-15 09:5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以及一些相关案例与你分享:为什么校园社交就是做不成?

要要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因为要要同学之前一直在做校园社交市场或者是类校园市场(就是用户人群主要是校园用户)。可以说是把能踩的坑都踩了一大半。到如今,如果不是很出色的产品运营方案,要要能举出一大堆反面案例告诉你“这事儿做不成,我做过了”。

这些年,我们也可以看到自从人人网败落以后,基本没有什么雄踞市场的校园社交产品了,最好的也就是超级课程表这类以工具切入然后衍生到校园社区的产品。那么,到底为什么校园市场会这么难做?本文解析为以下“6大死劫”。

一死:校园场景切换弊病

要要之前操盘运营过一个校园产品叫做Campus,是一款基于校园实名+二度人脉的典型校园产品。现在回顾起来,其实Campus当初的活跃情况还是很不错的。打开Campus你可以看到你们学校的或者因为二度人脉联系展现的其他学校的同学,大家都是“实名制”的,就是会显示:要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所以是一个扩展版的朋友圈,你也可以认为是校园版的脉脉。

 校园社交的6大死劫:为什么校园市场会这么难做?

照理说一切都好,后来出了什么问题没有继续做呢?当然有很多其他边缘问题,但是有一个核心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那就是校园场景有切换的弊病,即每当遇到长假,用户切换出校园场景以后,便会导致用户活跃值大幅下降,且不可逆。例如你可能遇到一个元旦,活跃下降10%,遇到一个国庆,活跃能下降25%以上。我没有夸张,如果你是这个产品的运营人员,等你假期回来以后看看后台数据,真的会让你怀疑人生。

随着假期时间越长,用户越容易遗忘这类仅在校园场景下使用的社交社区产品。加上社区产品本来就不算是刚需产品,假期回来感觉很久没有刷过了,也就懒得再去刷,因为这样流失的用户唤醒难度极大,基本不可逆。所以,你可以想想,如果一个暑假过去了,这样的产品会怎么样,难道每次开学都重新推广一次么?

这种情况想必所有校园产品都会遇到,除非像超级课程表这类工具产品,每个学期初都有强需求能再次唤醒用户以外,基本无解。我们跳出来看,不仅仅是节假日,还有更摧毁性的“毕业季”。校园产品本身的校园场景属性,也会导致用户角色切换时死亡的问题,即当你不再是学生了,你可能再也不会去使用这样的产品,这也是校内网改名人人的主因,同样是人人网衰败的一个巨大诱因。

二死:用户规模与增长弊病

每有团队要做校园市场的时候,都会跟外面说,嗯,中国有四千万的高校人口规模,一年有7000亿的消费市场。听起来我靠好大一个市场。那为什么谁都吃不成?

宏观上看,没错,市场很大。但是从小处着眼看,其实这个市场在哪里,你吃的下吃的全么?

要要1年前刚带团队扫荡过某高教园区,该高教园区有11万高校学生,我们用了15天拿下了4万以上的用户,当然主要是靠地推,校园嘛,地推最快最有效,毕竟用户在那,逃不走,你可以直接找到他们,这点上是幸福的。但是然后呢?你会发现一个很郁闷的问题。当你把一所学校打深打透,再后面,这所学校的增长呢?去哪找?例如,我们在某个科技大学获取了近50%的用户装机用户。这也预示着,我们基本不可能再在这所学校有所增长了,除非等到明年新生入学。下面的问题自然就是横向地扩张,也就是“去别的学校增长”。这个时候就看你产品是否是符合多所学校联合使用的特征了,假设你的社区社交产品是针对独立学校的,那就说明你一下就会摸到某个桩点的天花板,这绝对不是幸福。这个市场完全把你按死你肯本无法长大了。你想想,社交社区如果在线上的可见体量(用户之间相互有社交联系的用户规模)有限,这个社区再牛逼能牛逼到哪去?

 校园社交的6大死劫:为什么校园市场会这么难做?

所以,虽然高校市场规模很大,但是这个市场规模是由上千万个分散的区块组成的,如果区块之间没有连接契机,那么它们之间就是独立的。那么打个比方,你开了个淘宝店,本来是面向全网流量卖东西的,结果现在变成了每个城市要另开店去卖,虽然还是同一个店面和SKU,那你好卖么?能卖出规模么?实在有点难。

三死:复制魔咒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