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产品分析 | 后疫情时代,每日优鲜何去何从?

时间:2020-09-03 16:4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疫情影响下,各地居民的买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无接触配送”为特征的生鲜电商,在疫情中大放异彩,快速增长。但随着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各地的菜场逐渐恢复正常,返回线下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该如何发展?本文对其中的代表平台——每日优鲜展开了分析,一起来看看~

 产品分析 | 后疫情时代,每日优鲜何去何从?

2020年7月23日,“前置仓”每日优鲜也凭借着4.95亿美元的融资,一举刷新了生鲜到家行业目前的最大融资规模。生鲜电商迎来“第二春”。每日优鲜交出的这份答卷,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数投资紧缩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受新冠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买生鲜产品,以减少出门频次,这给生鲜电商平台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同时,生鲜电商市场竞争激烈。美团推出美团买菜;饿了么推出叮咚买菜;盒马推出盒马买菜;苏宁小店推出苏宁菜场;就连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入了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平台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加剧。那么每日优鲜这家公司为什么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能够成功呢?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将藉由分析每日优鲜的视角,带你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以及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转逻辑。

本文将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行业分析

竞品分析

用户价值分析

商业价值分析

产品迭代分析

产品结构分析

运营分析

总结

一、行业分析

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向用户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

生鲜电商最开始的时候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有意愿做饭的22岁-30岁白领人群,这个群体的工作比较繁忙,下班之后没有时间再去超市采购生鲜食品,所以下班之前订购的生鲜食品,下班到家门口正好拿到手,变成了这些年轻用户购买生鲜一定的刚需。

35岁以上使用生鲜电商的人比较少,笔者推测这个群体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去超市或者市场购买生鲜食材,这个年龄的工作强度也普遍不大。小于22岁的群体则很少有做饭的需求,所以也不是主要目标用户。

22岁-30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有频繁的电商购买习惯,也基本不太会选菜,再加上晚上没什么时间去超市,所以也就构成了这个生鲜电商的主要使用场景。那为什么近几年的生鲜电商呈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呢?

1.1 政策(Politics)层面

新冠肺炎突袭中国,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存在人传人现象,所以政策鼓励以“无接触配送”为特征的交易行为,由于生鲜是大家平时的高频交易活动,所以生鲜电商行业,在疫情中大放异彩,快速增长。而且,在保障社会基本生活、避免社会恐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疫情对生鲜电商而言,是一次教育用户与普及意识的好机会,这也给生鲜电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同时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通过“互联网+”推动农业发展,同时在农产品流通、技术发展等方面出台利好政策和规范;“一带一路”政策和自贸区的建立促进跨境生鲜电商业务。

冷链方面,2019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发布的352号文件涉及多项冷链物流发展意见,其聚焦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创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经营模式。由此可见,国家各部门在推动生鲜电商发展的思路是一贯、统一的,给予了生鲜电商们一些政策支持。

1.2 经济(Economy)层面

从小伴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的90后将成立家庭,更多的95后、00后们将进入劳动力,由于早已形成对互联网很强的依赖性,他们经济上的独立将使生鲜电商的用户群体更加庞大;且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年轻用户的消费升级将给予生鲜电商更大的营收空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同比增长8.9%;

近几年,农业行业的结构变化也给予了生鲜电商更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源头。以前,我国农业以个体“小农”生产为主,生产源头农户较为分散,各地生鲜品种、质量、价格不统一,农产品品质缺乏标准。随着我国耕地流转规模的不断加大,以及经济发展日趋活跃,我国农业经营单位蓬勃发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我国农业经营单位有204万个,较2006年增长了417.4%。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在稳步提升。伴随着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增加,我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的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为生鲜电商规模采购提供了基础。

1.3 社会(Society)文化层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