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这届的年轻人,不服管,有主见,追求新鲜事物,渴望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文化破圈,逐渐被主流市场认可,一些专注于青年文化的社交产品开始活跃起来。本文将以岛APP为例,对其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夏季至2018年春季,由爱奇艺和优酷自制主导的《中国有嘻哈》和《这!就是街舞》节目将相对小众的说唱和街舞等青年文化推向了国内大众市场。
而后越来越多围绕青年兴趣圈层的节目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如潮流文化、滑板、乐队、电子竞技等,青年亚文化逐渐被主流市场所认可,滑板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电子竞技被列为体育项目。
面对这场大众对青年文化可能带来的认知变革,向来嗅觉灵敏的互联网行业自然也没理由错过。
在最近有两款青年兴趣社区产品比较活跃——「Before社区」和「岛」,下面将详细进行介绍。
首先是Before社区,这是一款由快手系公司孵化的青年文化社区APP,在今年四月初开始进行公测,从前期产品体验上看,产品的UI设计和交互体验比较出众,官方宣称是「超一线互联网大厂APP」但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打脸,也符合其产品定位。
在产品功能业务层面也有个别微创新,如「电量」和「话题聊天室」概念:
当创作者发布的作品与越多人产生「互动」电量值就越高,电量值最终会展示在创作者主页上,代表其创作水平的程度,配合该功能使用的还有「创作者榜单」,位于产品一级关键位置,排名按照一定时间更新,是重要的流量入口。
聊天室则是以帖子或话题为维度的群聊系统,本质是实时评论列表,有助于提升和突显社区活力。
但是,孵化一款产品很容易,而想要运营好则很难。
在产品前期没有站稳脚跟时就在Instagram投放广告引流国内用户(在Instagram多次刷到),导致新用户集中涌入,创作者榜单变成争抢流量的入口,聊天室变成「互电互粉」广告帖集中地,大量搬运的内容和微商账号将初期原创用户及内容淹没。
中期产品2.0改版后,初始用户的内容遭清空,「电量」被回收,官方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导致忠实用户流失。
在四周前产品经历3.0大改版,将品牌名称更改为「Before避风」,主动弱化了「社区」属性,你可以很容易看出「避风」是强行音译的结果,而其产品定位也从「青年文化的自由反应堆」变成了「高颜值音乐短视频社区」,俨然变成了抖音或快手某一短视频垂直内容分类的收纳盒,充斥着「小姐姐」和「网红」创作者的搬运作品。
快手孵化避风的目的很明确,旨在摆脱快手「土味」的标签,深耕垂直领域扩大青年圈层用户,打造属于快手的产品矩阵,拓展企业产品的业务边界,吸纳不同细分领域的用户,为产品稳固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
接着是岛APP,本篇文章的重点,这是一款由深圳孤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从去年四月至九月开始冷启动摸索,十月正式上线内测,内测期间通过邀请码方式注册,两周前最新版本取消邀请码正式开始公测。
其产品核心价值主张和定位是「多元青年兴趣社区」,这与该公司创始团队基因密切相关,核心成员有着大厂互联网行业经验,同时兼具着嘻哈歌手、插画师和潮牌主理人的身份。
正如APP中「社区公约」写道:
我们反抗对年轻人的单一标签化,无论是性向的多元,还是生活方式的多元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平台,让更多人大胆地展示无限的青年创造力
由此可见,产品核心价值有三个关键词,即多元、包容和开放。
那么产品将如何体现以上核心价值主张,下面将从APP UI设计、兴趣分类、核心玩法以及运营活动入手分析。
1. APP UI设计APP界面由「个人页」、「首页」和「消息页」三大模块构成:
个人页包含设置、个人主页入口以及兴趣分类列表
首页包含漂流瓶、电台FM、发布入口以及推荐、关注和最新信息流
消息页包含关注我的、点赞我的、回复我的、收藏我的消息入口以及聊天列表
APP中的一级界面走简洁路线,大部分功能都藏在内面,产品整体UI以大面积黑色打底,自带深色模式。
除此之外,产品使用的自定义度范围广,交互音动效和新鲜元素多也是其亮点的地方:
APP支持更换不同的主题色,大到覆盖个人主页底色,小到icon等关键组件,细节把控很到位
头像以及个人主页、帖子背景均支持gif格式,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鲜活灵动
发布的动态支持将添加上传的图片同时设为背景,使图片观感体验更具沉浸式
电台切换音乐时加入了摩斯电码音效,音乐播放时APP底部会展示全局音乐频谱动效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