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产品体验报告:拼多多如何让人上瘾?

时间:2020-11-10 09:3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拼多多深谙人性的痛点与爽点,牢牢掌握了用户的心理,并富有行动力与创造力的将其应用于产品的各个环节。与其说它是一款电商软件,不如说它是一本通晓人性的教科书,精准捕捉用户稍纵即逝的购物冲动。

 产品体验报告:拼多多如何让人上瘾?

一、产品是什么?

拼多多是一款基于微信用户裂变模式的、专注于为用户持续提供“多、快、好、省”商品的“社交+电商”型产品。

拼多多满足了哪些需求点?

拼多多通过多多果园、多多爱消除、金猪赚大钱等功能,将娱乐化社交元素融入电商运营中,让用户通过娱乐化、游戏化的形式,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拼多多通过拼单、砍价免费拿、助力享免单、天天领现金等功能,将实惠分享给朋友、亲人、邻居、同事等,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交作用。

拼多多通过机器算法将实惠好物精准的推荐给用户,帮助用户找到实用、适用、实惠的商品,足不出户即可悦享品质好物。

二、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 2.1 目标用户

拼多多的用户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线上时间多,相信熟人圈子,相较于传统电商平台,用户学历分布较低,年龄分布偏高。

地域分布:拼多多另辟蹊径,把焦点瞄向了下沉用户,即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截至2019年3月,下沉市场用户规模已超过6亿,目前一二线群体用户正在崛起。

性别分布:女性用户居多。

年龄分布:用户年龄覆盖面较广,消费主力为年龄25-35的年轻人。

2.2 典型用户画像

case1:

目标用户:张天,学生,女,现在在北京读大学,平时经常看微博、小红书,喜欢关于美妆、穿搭的视频分享,并且喜欢将好用的物品分享给同学。由于是在校学生,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费固定,在网购中追求性价比,不会轻易消费,喜欢质好价优的商品,时间比较充足。

典型使用场景:在双十一前夕,通过好友分享拼多多红包而得到了数额可观的红包,进而下载了拼多多,并且惊喜的发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好物,拼团价格优惠。后续发现购买的物品质量和样式也不错,所以更愿意向朋友及家人推荐拼多多。

case2:

目标用户:王娟,家庭主妇,坐标四线城市,事业单位职工,为了给在深圳工作的儿子攒钱买房,平时节衣缩食,时间充裕,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

典型使用场景:最近好友让她帮忙砍价,便下载了拼多多,进入主页后,就被喜庆的界面以及实惠显眼的价格标签所吸引,对于砍价、提现比较感兴趣。每天分享链接给亲朋好友帮忙砍价,成功得到电脑桌一台。

case3:

目标用户:李华,白领,坐标北上广,收入来自于每月固定工资,平时很少出门购买物品,喜欢线上购物,追求性价比和品质。

典型使用场景:李华对拼多多一直有刻板印象,认为上面假货居多,所以一直不会考虑在拼多多上面购买商品,最近同事在拼多多上买了APPle无线耳机,收货后向官网验证后为正品。而李华最近也有购买无线耳机的需求,所以便下单购买,收货之后十分惊喜,并且对拼多多的印象大有改观。

三、关键功能体验和描述

产品深度体验报告:人人上瘾的拼多多

拼多多用首页、推荐、搜索三大一级页面来满足用户的三大购物场景。

首页主要满足目的模糊与无目的的购物场景,推荐页满足无目的购物场景,搜索页满足目的明确与目的模糊两种场景。

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拼多多有意的在营造无目的的购物场景,让推荐的商品有了更多展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将拼多多被称为电商界“今日头条”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试分析拼多多的关键及亮点功能:

3.1 基础功能

1)购买下单流程

进入到商品页,会发现有两种购买方式,即单独购买和发起拼单购买。

若点击单独购买,跳转到支付页面后,会发现有多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微信支付排在首位。

若点击发起拼单购买,支付成功后会弹出分享给好友拼团的链接,新用户由于不了解拼团流程,大多会选择分享链接给好友,但其实与陌生人拼团即可拼单成功,拼单的门槛很低。相比单独购买,发起拼单能得到较多的价格优惠,激励用户选择拼单模式购买商品,增加商品销量。

2)功能细节描述

细节1:单独购买和发起拼单按钮并列摆放,利用价格锚点制造相对值。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