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我们在做一款产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竞品分析,通过了解市场状况以及竞品们的优点缺点,来对症下药,打造自己的产品。相比于C端来说,B端产品的分析难度会大一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呢?本文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如下6个步骤。
之前文章中有提到过,B端产品经理本质就是满足企业的“组织欲望”;B端产品的种类繁多,行业不尽相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使用人群,最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就不同,产品满足的需求以及产品最终形态会千差万别。
我们做一款C端产品或者做某个功能之前,会先进行市场/竞品的调研,通过调研来了解市场容量、行业情况、竞品情况;但是B端产品与C端产品不同,由于B端产品的定制化、专业性,我们很难深入了。
相比于C端产品,B端产品的分析难度确实很大,难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信息获取困难:因为B端产品大多数都要钱,不要钱的产品要么试用功能少,要么不符合自己公司的产品定位,所以获取竞品信息的渠道途径较少。另外针对细分领域(例如:无纸化办公、某某智慧城市管理后台)资料很难获取到,就算能获取到也是一些非常官方的简单介绍性的东西,对于自己竞品分析本身无实质性帮助;
标准化产品比较低:B端产品早期都是为某一类行业客户定制化开发的,所以行业客户特征影响比较大, 组织特征、商业模式、地域特征等影响,都是没有办法标准化的;
分析竞品,需要行业内知识,需要充分理解B端产品所在的行业情况,具备行业内的相关知识(例如要打造一个视频PaaS平台,至少要知道流媒体从采集到传输到播放的整个逻辑,压缩编码的一些常见的知识);
所以,如何做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要确定,自己做一次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带着目的去做事情,才能更有方向性。一般的,竞品分析的目的有 个方面:
1. 了解市场,寻求产品差异化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自己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这个层面的竞品分析,重点是了解市场,进而确定自己的定位。
例如:早期的美团,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竞品的分析,发现创办了5年的饿了么,虽然已经进驻12个城市,但是全国至少还有18个消费能力更强、更应该进入的城市,处于空白阶段,而这正是美团的机会所在。
学习借鉴对方的优势,借鉴对方的产品设计;构建完善自己的产品壁垒,深入挖掘需求后,构建自己的产品生态。
例如:抖音火爆的时候,微视早期版本与抖音的相似度非常高,在KOL的引入上,呈现的内容上,都是一路模仿,学习借鉴。
对于相对成熟的产品,要定期对市场情况,行业数据,市场的竞品情况进行调研:
一方面,产品经理要时刻了解行业的变化趋势,了解产业链的变化结构;另一方面也要同步了解市场上是否有新进的竞品出现。已有竞品是否有战略性调整,是否推出行业新玩法。
举个以前自己公司的例子:当时我们每周都会输出一份标准的产品运营报告,在报告中,会对部分产品的部分维度进行“以周为颗粒度”的实时监控,大致结构如下:
一个领域内,总会有很多公司推出自家产品,不同领域也会有公司介入,各类竞品蚕食市场的整体份额,那么要如何选择竞品来进行分析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产品的“祖宗”
该领域内首个产品;要了解对方的创始人背景、当时的想法、经历等等,有可能顺着对方的思路可以做一些微创新。例如SaaS云视频会议行业,国外的zoom。
2)直接竞品
即与自己即将要做的产品方向最相关的竞品,也叫对标产品。直接竞品需要全方位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3)间接竞品
即与自己产品方向看似不相同,或产品方向不完全一致的产品,例如:外卖市场蚕食了泡面市场。
4)头部竞品
即在行业内做的比较领先,市场份额处于领先的产品,例如:腾讯会议在中国的SaaS云会议里处于第一的位置。
5)关键干系人的推荐
即可以决定产品方向的人给出的推荐产品。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