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多抓鱼交易模型分析:供需失衡,平台该如何应对?

时间:2021-01-13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供求失衡一直是存在于多抓鱼平台上的一个问题,平台想要良性发展,就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本文作者通过对多抓鱼的业务模型展开分析,梳理总结了自己的思路与建议,与大家分享。

 多抓鱼交易模型分析:供需失衡,平台该如何应对?

引言

俞军产品方法论中说,产品即交易。这里所说的交易更接近一种交换行为。而交易模型则是能促成用户的某种可持续行为的合理机制。

本文尝试对多抓鱼的二手书业务交易模型进行简单分析。重点关注怎样通过交易模型促成户的可持续买书和卖书行为,从使平台获得良性发展。

二手书业务乍看起来并不复杂,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但多抓鱼的业务模式和传统线下旧书店以及以往的二手书网上交易平台差异很大。同时,业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交易模型也必须随之调整。如何协调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都在不断摸索当中。个人见解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共同讨论。

一、从一个奇怪的现象说起

从多抓鱼上线到今天,平台上一直都存在大量用户抢同一本书的情况。可以将这些书定义为平台上的短缺书籍,当然短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反映了平台上长期存在由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供需失衡。

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下,这种失衡不会长期存在。因为价格机制会自发地进行调节。需求远大于供给,价格自然会上升,需求也会相应减少,直至达到动态均衡。其实用户在多抓鱼上抢的很多书,在其他平台可能有供给,只不过价格要高得多。

多抓鱼如果同样采用这种高度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那么就应该不断提高用户在抢的那些书的回收价格和售价,直至这种抢书的现象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多抓鱼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设置了一个价格上限,就算是非常难抢的书也是大概3折回收5折售卖。极少数书出现比原价高的现象,也很大程度上是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适当提高回收价格和售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提高回收价格能鼓励用户卖书,提高售价会抑制一部分需求,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供需失衡。尽管多抓鱼也进行动态调价,但价格上限使得这种供需失衡还是普遍存在。

一方面,供给不足导致购书需求无法被满足,使平台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图书交易的频次直接影响平台的收益,只有促进图书的可持续循环,平台才有可能长期存活下去。

那么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供需失衡,多抓鱼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二、多抓鱼交易模型

下面对多抓鱼的交易模型进行简单分析。

1. 到货提醒机制

 多抓鱼交易模型分析:供需失衡,平台该如何应对?

到货提醒是从早期到现在一直存在的一种机制,用户想要购买但目前没库存的书可以设置到货提醒。多个用户同时设置了到货提醒则采用上图中的规则发送通知。

到货提醒是一种不确定性机制,每个用户都能设置到货提醒,当一本书到货后,会有众多用户同时收到提醒参与抢购。

这一机制也是和多“抓鱼”的含义最接近的一种机制,由于每个收到提醒的用户真正看到提醒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很大程度上是靠碰运气,先看到提醒并下单的用户才能买到想要的书。

一方面,这种靠运气抢书的过程充满游戏的趣味性,每个抢到书的用户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而且由于设置到货提醒不存在任何门槛,每个用户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另一方面,用户选择参与这个游戏也要承受一定的时间和心理成本,尽管用户可以随时取消到货提醒,但多数用户并不会一次抢不到就取消提醒。每次收到到货提醒但等打开页面却已经被别人抢走的经历都有可能加深用户的失望程度,当用户的失望程度超出对书的期待程度,便会取消到货提醒。当然,每个人对每本书的期望程度和对时间及心理成本的承受程度不同,因此所能承受的到货提醒次数差异也很大,可能是几次,也可能是几十次。

到货提醒机制是一种暂时的延缓策略,告诉用户尽管现在买不到这本书,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它给用户带来的时间和心理成本,可能使部分用户暂时放弃对一本书的需求,缓解一部分供需失衡,但是它没有刺激供给的作用。

2. 预定机制

预定机制经历了多次改版,目前只找到了四个版本的说明,下面依次介绍。

 多抓鱼交易模型分析:供需失衡,平台该如何应对?

第一版:用户卖书的收入存入个人余额,余额可作为定金预定当前无货书籍且余额不可充值,一人同时只能预定一本。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