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如今很多人出去旅游前怕麻烦,报个团就完事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自己做攻略,计划好出去玩的路线和计划,马蜂窝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但现在由于传播平台的丰富,马蜂窝这样一个攻略平台似乎受到了冲击;本文作者对马蜂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现如今,旅行中的种草环节已不仅仅发生在攻略社区的内部;视频、直播、社交媒体……任何一个可以传播内容的平台似乎都可以顶替它的位置。
这对于以UGC攻略社区起家的马蜂窝来说,无疑是在抢夺着内容的高地,意味着流量和用户的稀释。
马蜂窝如何在这种局面下突出重围?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内容-交易”的闭环?
本文将从产品、竞品、用户等角度对马蜂窝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全面的分析,并从产品角度给出优化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品拆解
竞品分析
用户分析
用户调研
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
一、产品拆解将马蜂窝拆解为6项业务:旅行业务、社区业务、商业化业务、运营体系、个人中心、消息中心。
其产品拆解结构图如下:
产品架构
二、竞品分析 1. 产品定位曾几何时,当自由行还没有流行的时候,跟团游是国内大多数人选择的旅行方式。
良莠不齐的产品让消费者在选择上劳心又费力,甚至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黑商家的“陷阱”;就在几年前,旅行团强制消费、谩骂甚至殴打游客的新闻屡屡曝出,令人气愤不已。
也许你能跟到一个好团,但多少人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旅途。
这种填鸭式的旅行方式,除了留下满满的照片之外,还有满满的疲惫,而旅行中更重要的体验和感受,却没有很好地被满足。
许多人打算自己做攻略来场自由行,却在搜集整理无数碎片化的信息时放弃了,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年也没有几次旅行的机会,这种在网上搜集信息做攻略的方式费时且困难。
如果是出境游,难度会更大,签证、语言、行程安排……随便一项,都有可能让人放弃自由行的想法,又回到报团模式。
攻略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像《Lonely planet》这样专业的攻略书在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近百元的价格也让许多游客觉得“不值”,因为这本书大概率只会用这一次。
于是在难得的自由时间里,大家想去旅行,却不知道去哪玩、玩什么、怎么玩——马蜂窝这类以UGC攻略内容社区为主要业务的旅行平台的出现,让自由行真正成为了可能。
马蜂窝的产品定位就是:为“所有要旅行、在旅行、旅行结束的用户”,提供攻略查询、旅行预订、社区交流等全线旅行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2. 竞品选取马蜂窝、携程、去哪儿、飞猪、穷游,这5款产品业务分布基本类似,但商业模式不尽相同。
携程、去哪儿是较传统的OTA企业,多年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飞猪采用类似淘宝的OTM模式,为商家赋能;马蜂窝和穷游主打UGC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比较相似。
飞猪于2016年7月开通“直播”功能,携程于2018年11月上线“旅拍”,打造各自的社区生态,与马蜂窝的社区业务将出现越来越大范围的交叉。
去哪儿属于携程系,两家企业多年来体量稳居行业第一第二;飞猪背靠阿里,有丰富的资源加持;穷游的商业模式则和马蜂窝基本一致,是“正面战场”的竞争对手。
因此,马蜂窝的主要竞品为:携程、去哪儿、飞猪、穷游。
3. 业务分布从马蜂窝和竞品的业务分布图,可以看出:
1)在电商业务的交通和住宿板块,携程和去哪儿除常规票务外还支持预订船票,携程、飞猪、穷游支持境外火车票预订,因为出境游在这3款产品的业务中占较大的比重。
携程有机票/火车票+酒店的套餐售卖模式,因为携程的用户中有大量的商旅人士,这样的组合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预订时间。
去哪儿的机票、酒店的比价系统是其优势,另外它支持购买团体票,更多地服务于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群。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